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理论书库-正文
工匠精神:开启中国精造时代
陶连飞
//www.workercn.cn2016-06-21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工业社会语境之下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开启中国精造时代》简评

  随着“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挖掘。特别是在我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当口,以严谨、专注、敬业为特征的工匠精神正在成为我国工业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由财经记者曹顺妮所著、中国机械出版社出版的《工匠精神:开启中国精造时代》,重点阐述了工业化时代里,以“精造”为核心的工匠精神的实质。

  所谓工匠,是指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而工匠群体所具备的严谨、专注、敬业等品质,被称为工匠精神。事实上,“工匠精神”起源于工场手工业时代,在工业社会规模化生产的大背景下,如何延续工场时代精工细作的作风,在重视数量的基础上改善质量、强调创新、进而赢得市场,是摆在当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正视和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就此,本书的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要变“制造”为“精造”,通过改进生产流程、提高行业标准、提高工匠待遇等方法来提高工业产品的“精致”程度。

  本书采用案例故事的写作模式。作者试图通过分析和描述我国制造企业的运营实践来说明我国当前制造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作者还将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放置在国际视野中加以考量,以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为例,分析这些国家制造业由弱到强的过程,从而揭示出工匠精神在中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路径。本书认为,古代工匠创造了中国工匠精神的1.0时代,在今天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中国工匠要赋予工匠精神新的寓意,从而开启中国工匠精神的2.0时代。

  在作者看来,当前培植工匠精神的重点在于扭转国人对于“工匠”的错误认知,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重视和尊重工匠群体的氛围。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工匠所从事的劳动,是苦活、累活,枯燥无味。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当工匠,工匠群体的人数锐减,现有的工匠群体难以为继,此外,在制造业领域,工匠的职级和待遇普遍偏低,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叠加作用之下,我国的工匠群体的整体数量和素质都不能被保证,更毋论“工匠精神”的培植了。

  在工业社会时代,我们重提“工匠精神”,实质上反映了经济社会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次诉求。而在机械化大生产的背景之下,新的“工匠精神”不仅要求生产者精工细作,更要有创新的需求,如何完美解答这一时代考题,需要我们共同思考。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