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理论书库-正文
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
——评《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研究》
周斌
//www.workercn.cn2018-04-09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资料图片

  五四时期,一般是指五四运动前后六至十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转向崛起的重要转折时期。彼时各种救国救民的主张或“主义”涌现,思潮迭起,而“社会改造”思潮就是其中一种以批判和揭露旧社会,探索改造和建设理想的新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进步潮流。时人曾感慨:“夫社会改造之声浪,在今日新思潮中,已占全体十之七八。”并直言:“五四运动过后,中国的社会趋向改变了……以后是社会改造运动的时代。”然而,对于这个五四时期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造思潮,史学界长期缺乏足够的重视。李永春教授尽十年之力,计80余万字的成果《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可谓弥补了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李著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则,综合运用历史学、历史统计材料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以及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学等研究方法,对五四时期标举“社会改造”的64个团体和宣传社会改造的162种报纸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在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全面而系统地考察了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的成因、基本主张、发展趋向以及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关系等,提出了不少有学术价值的新见解。例如,作者认为,中国社会改造思潮的形成,除了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军阀政治的腐败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等因素之外,不能忽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改造潮流的影响。一战所造成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紊乱和社会问题丛生,促使各国“改造社会”的呼声高涨,《欧美各国改造问题》《社会改造之八大思想家》《社会改造之原理》等一批译著传入中国,美国的杜威、孟禄,英国的罗素,德国的杜里舒,印度的泰戈尔等著名学者也先后来华宣传他们的社会改造思想。中国有识之士由此反思西方资本主义,激发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决心,如少年中国学会立志“要使中国成为未来大同世界的一部分,使中国人民的风格、制度和学术生活等等都适合于世界人类进化的潮流”。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的苏俄被当作最新的社会模型,成为中国先进分子改造社会的仿效对象,对中国社会之走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的内涵丰富,面貌庞杂,以改造方式而言,有社会革命与社会改良、思想革命、文化运动、经济改造、教育改造之分;以改造范围而言,则有都市改造与农村改造、地方改造与全国改造、中国改造与世界改造、分散改造与联合改造等区别。对于因改造路径各异而形成的不同思想流派及其代表性人物,李著突破过去分析定性的局限性,而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社会民主、国家独立富强作为参照体系和评价标准,力图科学解释各派思想主张在各自领域对中国社会改造事业的实际贡献及其影响。如作者指出,五四时期主张通过教育、科学、实业救国者,大都趋向社会改良,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其方案虽不恰当,不适合国情民意,但都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否定,在当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作者进一步分析马克思主义从各思想流派中脱颖而出,成为五四思潮主流的原因,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而且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以社会革命的办法彻底改造既有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方案。从实践来看,教育、科学、实业救国论及联省自治说虽有一定改良社会的历史作用,但不足以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能成为社会改造的主流思想。无政府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虽喧嚣一时,但随着工读互助团运动、勤工俭学运动、合作运动、新村试验等相继失败,而迅速走向衰落。通过反复比较、鉴别和试验,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相信“欲改造社会,为人类谋幸福,非马克思主义莫属”,马克思主义日益成为一种影响巨大的思想潮流,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以上只是李著颇有创新的几个方面,作者还对有代表性的团体“共进社”和代表性人物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作了深入的个案研究,并论述了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中的零碎解决与总解决、个人改造与社会改造等争论,以及北洋政府对思潮的回应与态度等。简而言之,李著立足于五四时期社会转型这一重大历史背景,真实地还原了当时本已存在、却被后人忽略的社会改造思潮的历史面目,是一部值得品读的近代思想史研究力作。

  (作者:周斌,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