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理论书库-正文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存史留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1920—1927)》简评
俞良早
//www.workercn.cn2018-05-14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资料图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是近代先进中国人寻求救亡图存和民族振兴的历史选择。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启蒙中国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武器。

  田子渝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1920—1927)》,从200多种著作文本中精选92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广泛传播影响和独特思想价值的著作文本分四编出版。该选集的出版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存史留真,也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追溯源头。该选集第一编共三卷已于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出版,具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

  历史价值。该选集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程、阶段和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光辉历史的缩影。其中收录的著作文本可以充分论证马克思主义在解释中国和改变中国方面的指导性;中国共产党人为救亡图存和民族振兴选择马克思主义,并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器是历史必然。

  学术价值。该选集是一部内容丰富,汇集大量珍本、孤本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文献汇编。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大型史料编纂的先河,填补了一些学术空白。同时,该选集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研究向纵深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政治意义。该选集的出版,可以说是从历史维度诠释习近平同志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思想,引导人们自觉承担新时代的使命,维护党的思想理论根脉,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该选集的出版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果,对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实意义。习近平同志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该选集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