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经典?——《法治理想国》序-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书库

缘何经典?——《法治理想国》序

胡兴建
2018-08-08 10:25:58  来源:法制日报

资料图片

  经典何为?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在其《为什么读经典》一文中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些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可见,经典之为经典在于它所表达的内容与“我”之间的关系,而“我”对经典的需求在于自身的处境。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的开篇曾对人的生存处境作了一个精妙的比喻。他说,让我们想象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条长长的和洞穴一样宽的通道通向外面光明之地。人们从小就住在这个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让我们再想象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者之间筑有一道矮墙。矮墙的作用像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的一道屏障,他们把木偶举到屏障上头去表演。人始终被捆绑着,因此人只能看见后壁上的影子。久而久之,人就会将自己所看到的影子当作真实的事物。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就生活在一个独特的群体中,在历史的过程中这个群体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偏见,这些将深深地影响着群体成员的思想,甚至塑造了他们的思想。这些偏见如锁链一般捆着他们,在偏见下观察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二者之间的区别犹如物体和它的影子。幻影世界中,人将迷失自己。然而人之为人在于自主,在于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如德尔斐神庙中的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实际上,这也是身处历史长河中的人性所必然面临的命运。卢梭曾将人性比喻成立于海边的格洛巨斯石像,由于时间、海洋和暴风雨的侵蚀,现在已经变得不像一位天神,而像一只凶残的野兽。人类在社会的环境中,由于继续发生的千百种原因;由于获得了无数的知识和谬见;由于身体组织上所发生的变化;由于情欲的不断激荡等等,它的灵魂已经变了质,甚至可以说灵魂的样子早已改变到几乎不可认识的程度。 

  那么,何以破除偏见?如何才能够扒开历史所覆盖在人性之上的沉渣看到本真的人呢?仅凭当下环境中所接受的常识还远远不够,它们甚至还会将我们导向更加固执的地步。此时,我们需借助那些巨人的肩膀,他们眼光高远,见识深刻。借助其眼光,才能深入认识周遭的繁复世界。凭借其力量,才能有力抵抗顽固的习俗偏见。唯此,转身、向上才得以可能。虽然巨人已远去,但他们为我们留下言辞,传下著述,是谓经典。其眼光和见识就蕴藏其间,只有亲躬于字里行间,聆听其教诲,才能真正提升自己。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情况或许还要复杂一些。美国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在论及柏拉图所作的“洞穴”比喻时曾指出,对于柏拉图来说,那个时代,人要认识真理只要从“洞穴”中走出来即可,但对于现代人而言,情况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林林总总的现代思想已经构筑起了另外一个洞穴,因而人要走到阳光之下得先从那个现代洞穴走到原初洞穴。

  当然,有人会说,这只是西方思想家就西方文化对西方人作的论述,并不适用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在“中西碰撞”之前,这种判断或许是对的,但在“中西碰撞”造成“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有学者曾论证道:“并没有与欧美的现代性绝然不同的中国的现代性,尽管中国的现代性具有历史的具体性。”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的说法,用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指出,“轴心时代”大概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这样一个时段。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北纬三十度上下,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不同的民族同时产生了他们的精神领袖和精神导师。比如说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以色列的犹太先知,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老子、孔子等等。这些人用他们的思想奠定了各民族文明的基本形态。此后,不管文明怎么发展,都没有从根本上推翻这些基本的形态。与其他文明圈不同,由孔子所塑造的华夏礼制直到近代都没有受到致命的挑战,一直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然而,1840年起,西方列强用枪炮敲开了我们的国门,更为严峻的是,他们带来了一套完全不同于我们的传统所奉行的理念和制度。中国天朝上国的思想彻底被粉碎,此即上文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自此,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认真理解其他文明的思想和制度,尤其是西方的义理制度,以期为我所用。中国社会也开始了现代化的征程。

  用柏拉图“洞穴”的比喻来分析中国,我们发现,在此世界里,东方和西方的交汇、传统与现代的混合已然让“认识我们自己”变得更加困难。1840年以来,通过翻译、介绍、研究,我们对西方已有了相当的理解,但从理解的“质”上来说,还远远不够。如此,从西方思想的源头开始精读就变得必要而急迫。

  马基雅维里晚年被罢官而为村夫,在乡下过着贫困的生活,但他仍然坚持思考,每天晚上都过着一种严肃而愉快的精神生活。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黄昏时分,我就回家,回到我的书斋。在房门口,我脱下了白天沾满尘土的工作服,换上朝服,整我威仪,进入古人所在的往昔宫廷。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全面从严治党 保障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全面从严治党,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国有企业不能例外,必须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 招聘与录用管理流程再造(之十二)

    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成立事实劳动关系,在劳动法框架下,用人单位将面临以下法律风险:补签劳动合同,并有可能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依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事实劳动关系的

  • 未为员工缴社保,要支付经济补偿吗?

    劳动关系实践中,很多单位不仅欠薪而且还违背承诺在员工转正后始终不为其缴纳社保。那么这样没有缴纳社保的单位,要为员工支付经济补偿吗?《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同时

  • 掌握唯物辩证法提高新时代工作能力

    马克思主义方法,是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它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访谈

文献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