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续写《马伯乐》-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书库

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续写《马伯乐》

工人日报—中工网 曹玥
2018-11-12 08:56:36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近日,美国著名汉学家、萧红的跨国知音葛浩文携其“跨越世纪”续写的《马伯乐》来到了北京……

  葛浩文所续写的这部小说,实则是萧红的未竟之作,创作于1940年的香港。天妒英才,《马伯乐》的句点还未画上,萧红就因误诊而早早离世,《马伯乐》的后半段故事也成了一个谜团。

  “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1940年,体弱多病的萧红在友人建议下,与端木蕻良离开重庆,并于1月17日抵达香港。

  相较于内地的战乱,香港多了份安静与从容,在山与海风之间,萧红迎来了自己的“笔杆年”,她连续创作发表了《呼兰河传》《萧红散文》等作品,同时,开始了小说《马伯乐》的创作。

  1939年萧红就开始酝酿《马伯乐》。1941年1月,大时代书局出版了《马伯乐》为收官的单行本,萧红亲自设计的封面。1941年2月1日,香港《时代批评》第3卷第64期开始连载萧红的《马伯乐》下部。

  马伯乐是萧红小说中的主人公,出生于青岛一个有钱且信洋教的家庭,虽然是成长于“五四”之后的青年,但他的存在却显得十分“多余”。马伯乐的理想远大:想写小说、想要独立、想要抗日,但是他的行动又是渺小的,他所创作的小说仅仅是将外国作品更改姓名。看到日本士兵他首先表现得唯唯诺诺,毫无谋生本领,生活全然依靠父亲的资本,因此家人总是轻视他,所以他选择三次离家出走。“逃避”是他的一种自我保护,但每一次出走的结果都是钱财散尽、灰头土脸地回到家中。直到卢沟桥事件发生,经上海、武汉、重庆等地,马伯乐才成功离家出走,但是他的离家之路充满了荒诞和戏谑。

  作家刘震云曾评价马伯乐其人,“马伯乐是这个人口众多而实力弱小的民族的一员。日本军队一步步占领中国,马伯乐唯一的选择就是逃避。”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用“可恼、可恨、可笑、可悲、可叹”来形容马伯乐,可见其人物形象的多元性。

  萧红写作《马伯乐》时,一改往日的女性视角和浪漫笔法,用尽了戏谑与冷幽默,刻画了国难当头的年代那些投降主义者自私而又胆怯的嘴脸,可以说,马伯乐是继阿Q之后又一愚弱的国民代表。

  但是“戏谑”却在马伯乐准备前往重庆继续避难的时候戛然而止,小说的结尾写上了“第九章完,全文未完”的字样。

  此时的萧红,已经病入膏肓。1942年1月,她被送进香港跑马地养和医院,因庸医误诊为喉瘤而错动喉管,手术致使萧红不能饮食,身体衰弱。1月18日,端木蕻良和骆宾基将萧红转入玛丽医院。次日,萧红精神渐复,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1月22日,一代才女萧红黯然离世。

  萧红离世,那“留下的半部《红楼》”是不是《马伯乐》不得而知,但是《马伯乐》没有完结,故事还在继续,只不过斯人已去,萧红原先如何规划马伯乐的后半生,无人能确切说出。

  “她没有写完的书,我来替她完成”

  76年后,葛浩文替萧红圆了梦。2018年,完整版《马伯乐》出版。在葛浩文的笔下,马伯乐一改以往的多余形象,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之中,他逐步觉醒。葛浩文依循萧红的人生轨迹,让马伯乐逃到了重庆,之后又从重庆逃到了香港,最终,马伯乐和萧红在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的集会上相遇了。

  续篇中的故事和人物有真有假,部分片段来源于萧红的其他作品。“如果《马伯乐》是萧红对鲁迅《阿Q正传》的一种回应,那我在续篇纳入萧红个人的逃难过程,也可喻为是我跟萧红生平作品的隔代对话。”

  面对葛浩文笔下“浪子回头”的马伯乐,许多读者并不能接受。网友“暂未起名”说道:“马伯乐逃亡颇久,在上海过着如此糟糕的生活都没有心存反思,竟然短期内洗心革面,立地自新,他继续念叨的口头禅‘真他妈的中国人’看起来也不过是为了更‘像’马伯乐罢了。林小二等人物的设置、约瑟失踪等情节,也显得非常突兀。”

  葛浩文的夫人、完整版《马伯乐》的译者林丽君曾坦言,“续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很容易惹来非议的事情,希望他已经做好被中国读者骂的心理准备了。”作家雪漠也谈到,“写作角度来说,续写在某种程度上更难,因为续写的不仅是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延续原作者的气息和精神。”

  明知会有危险,葛浩文为何还会坚持替萧红弥补遗憾呢?葛浩文摊着两手笑道:“我完成了萧红的传记,翻译了她的作品,现在我都快80岁了,还应该做点什么呢?有一天,我看到《马伯乐》小说末尾的‘第九章完,全文未完’,就想到可能是萧红留给我的暗示——‘葛老弟,你来吧!’”

  作为萧红最忠实的读者之一,葛浩文与萧红的缘分起于50年前。研究生在读的他第一次接触到萧红的《呼兰河传》便爱不释手,随后转学到了柳亚子之子柳无忌的学校,写了一篇关于萧红的论文,即著名的《萧红传》。此后,他致力于萧红小说的翻译工作,知名汉学家顾彬曾说,“他为我们打开了认识萧红的一扇门”。正因为葛浩文的坚持与努力,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到了萧红及其作品。

  虽与萧红从未谋面,但葛浩文无疑是最懂萧红的人之一,他将萧红看作是“中国最好的女作家”,对萧红投入了全部的情感,以至于在写到萧红离世之时,葛浩文情不自己。好友玉观泉用“恋爱入骨髓的傻子”来形容萧红之于葛浩文。

  葛浩文爱萧红,每隔一段时间便会重新研读萧红的小说,为续写《马伯乐》,他做了很多努力。早在20年前他就曾翻译过该小说,但因小说并未完结,译本便没有出版。后来,身为翻译家的他开始练习创作小说,写到了100篇时集结成册。“书第一天到我手里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是一个作家了!我认为萧红的《马伯乐》应该续写,而我的年纪也不小了,于是我就这样去做了。”故事中涉及到的风土人情他不熟悉,便翻阅大量资料以求客观再现当时的生活状态。最终小说由英文写成,林丽君参照萧红的语言风格将续写翻译成中文,用外文续写小说,在文学史上乃是先例。

  萧红已去,马伯乐的未来是否真的像葛浩文所描绘的那般也无从可知。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续写,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态度,葛浩文是否是萧红的高鹗还留待时间的检验。但正如刘震云在完整版《马伯乐》的序言中所写的那样,“相惜不易。相惜是一种力量”,萧红地下有知,当明白葛浩文的用心。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待业、择业、创业:我国青年就业机制的演变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青年缺乏工作经验、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就业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青年就业机制的演变历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确定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但当时仍然是物资短缺并施行计划经济。

  • 工农关系变革:改革开放40年之启示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工农关系的调适与发展,是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农业国迈向现代化工业国的重要主题,也是贯穿改革开放的关键主线之一。

  • 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全文如下。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加快建设稳定高效的劳动力市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其中广大劳动者无疑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样,改革开放进程也是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改革促进了就业扩大和劳动力重新配置,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访谈

文献

  •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听听大家对经济发展形势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首先,我向在座各位民营企业家和全国广大民营企业家,致以诚挚的问候!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84年前这份不起眼的文件,竟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一份84年前由红军总政治部下发的文件,题目是《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这份文件的签发日期是1934年10月9日,文件要求各部队“必须在沿途进行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广泛的进行口头宣传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