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以怎样的面貌走向大众-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书库

汉字,以怎样的面貌走向大众

孟琢
2018-11-14 08:47:36  来源:光明日报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王宁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在我们的时代里,传统文化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走向了历史性的复兴之路。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石,亦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汉字文化的知识需求愈发迫切,各种各样的普及读物蜂拥面世,电视上也出现了汉字主题的大型节目……在全社会的喧嚣热闹中,汉字究竟应该以怎样的面貌走向大众?这个问题需要汉字研究者冷静回答。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先生的《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以下简称《十讲》)一书,为这个重要的文化命题,提供了一份厚重而不失时代气息的答卷。《十讲》源自王宁先生在国家图书馆面向大众的公开讲座,在条分缕析、娓娓道来的讲授中,我们看到了汉字教育者必不可少的气质——文化底蕴、学理意识与现代情怀。

  汉字文化是深厚的,它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全部命运,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兴衰嬗变。讲解汉字,必须展现出汉字文化的历史深度。在《十讲》中,王宁先生梳理了汉字的起源与历史,用清晰明快的笔触,举重若轻地展现出汉字文化磅礴壮美的历史画卷。汉字的性质是表意文字,在传统“小学”中,文字训诂之学从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王宁先生有着深厚的训诂学底蕴,《十讲》对汉字文化的展现也体现出鲜明的语言意识。比如对汉字声符的讲解,就结合了汉语词源的考察——“妻”与“凄”“萋”同源,在汉字的启示下,亲近紧密的妻子、“凄凄惨惨戚戚”的压抑紧张,还有“芳草萋萋”的春草浓密,都呈现出“紧密、密切”的共同特点。汉字、语言、文学三者融合无间,展现出丰富的学术内涵。“聪(聰)”和“葱(蔥)”也是同源的,聪明畅达的心灵和“中通外直”的大葱形成通感,在古老的汉字中,更呈现出生活的亲切与妙趣。在汉字和汉语的互证中,汉字的文化魅力得到了充分彰显。

  汉字文化是科学的,它不是放飞想象、随意讲解,更不能沦为“看图猜字”的臆测,而必须建立在深入的学理之上。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汉字研究就在字源和字理的不断探求中,建立起客观准确的学理基础。王宁先生是卓有建树的汉字学家,她创建了汉字构形学和书写汉字学。如何用一种科学的汉字学体系,全面分析汉字的系统与历史、指导汉字的教学与应用,是她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这一追求深刻地体现在《十讲》之中。这本小书虽是普及之作,却有着鲜明的理论意识与方法自觉——汉字普及不仅是知识的讲授,更要用学理阐明规律,以方法金针度人。在《十讲》中,王宁先生从三个角度展现出汉字普及中的学理思考:如何科学地分析一个汉字?如何把握汉字的书写规则,从而写好每一个字?如何准确、有效且不失趣味地进行汉字教学?这三个问题不易回答,却又不可回避。《十讲》用深入浅出的学理、丰富准确的实例和清晰可行的操作方法,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汉字文化属于历史,更指向未来。汉字普及当然要溯源讨流、回顾历史,但一味复古又带来了根本性的偏颇——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汉字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堕落”的过程,从古文字到今文字,从繁体到简体,意味着汉字文化的不断沦丧;而汉字教育的核心使命,不过是带领学生回到古代而已。汉字简化的历史价值何在?汉字在信息时代走向何方?汉字在当代社会是否面临危机?这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反倒显得十分陌生了。作为汉字规范最重要的专家之一,王宁先生的《十讲》体现出深刻的现代情怀:“汉字在长达数千年的皇权社会中,由于被宫廷和少数文人占有,暗含着两个不适合新时代的因素,那就是垄断与复古。”而汉字普及的现代情怀,正是对垄断与复古的批判与反思——如何理解汉字简化?汉字简化的背后,是几代人追求文化普及的崇高努力,是新中国文化扫盲的伟大成就。只有在文化普及、社会平等的大进程中,才能更好理解汉字简化的历史价值,而非困惑于“亲不见,爱无心”的肤浅嘲讽。如何理解汉字的现代命运?汉字走过铅与火的时代,迎来了光与电的时代。经过了汉字规范、汉字标准,进入国际编码,它经受住了时代的严峻考验,为中国未来的文化交流奠定了语言信息化的基础。汉字不是博物馆中的古董,不是专家垄断的考古材料,而是走向了大众与时代,展现出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在《十讲》中,王宁先生不无豪迈地说:“进入计算机时代以后,不但汉字行废的论争已经结束,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而且依托数字化,为了文化发展和大众应用的最高利益,我们制定了十分科学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更好地研究了它的历史,让它沟通了古今、适应了当代,已经没有什么危机了。”在这份自信的背后,凝聚着汉字研究者的社会责任与现代情怀,也凝聚着几代学人数十年来的孜孜求索。

  在文化的厚重中感知汉字,在学理的深度中解读汉字,在现代的责任中发展汉字。在《十讲》中,汉字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未来充分贯通,体现出汉字普及中的学术底色、科学意识与社会责任,让这部书成为带领读者走进汉字世界的经典之作。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师古而不复古,坚守而不保守”的开阔格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而言,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孟琢,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待业、择业、创业:我国青年就业机制的演变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青年缺乏工作经验、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就业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青年就业机制的演变历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确定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但当时仍然是物资短缺并施行计划经济。

  • 工农关系变革:改革开放40年之启示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工农关系的调适与发展,是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农业国迈向现代化工业国的重要主题,也是贯穿改革开放的关键主线之一。

  • 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全文如下。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加快建设稳定高效的劳动力市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其中广大劳动者无疑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样,改革开放进程也是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改革促进了就业扩大和劳动力重新配置,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访谈

文献

  • 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深秋的延安,晴空万里。凤凰山下的一孔普通窑洞,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一处故居。对抗战时局产生重大影响的《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全面抗战进行的10个月里,在这里写成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相继攻陷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一时间,对抗战失去信心者大肆宣扬悲观失望的中国“亡国论”

  •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听听大家对经济发展形势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首先,我向在座各位民营企业家和全国广大民营企业家,致以诚挚的问候!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