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崇法利器 行法治大道——读《犯罪与刑罚》-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书库

持崇法利器 行法治大道——读《犯罪与刑罚》

吴晓珂
2018-12-28 10:55:25  来源:人民法院报

  “人们越是尊重法律以外的事物,他们留给法律本身的尊重就越少。”再次捧起贝卡利亚的经典著作《论犯罪与刑罚》时,这段话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可能是因为之前在刑庭大半年的锻炼,也可能是初入职场在司法实务中的摸索,让我不禁想再拿起这本堪称法学人必看的书目,放下一天的工作,从中找到新的感悟。

  [一]

  还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自己还是个门外汉。当时误打误撞地选择了法学专业,懵懵懂懂地开始了大学四年的专业教育。每天课照常上着,可自己心里却明白,我只是在“上课”,丝毫谈不上对法律的热忱。正是这本刑法学教授力荐的书,打开了我对法学的倾慕之门,看到了法律这把尺,对社会对人类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本书是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切萨雷·贝卡利亚在他26岁的时候写的,书薄薄一本、短短7万多字,却掀起了欧洲刑法学的改革狂潮,奠定了贝卡利亚意大利刑法学之父的地位。书中就四十二个法学问题进行了分析,行文之处皆显示了作者优美的文风和睿智的思考。连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都称赞道:“《论犯罪与刑罚》这本小书具有宝贵的精神价值,好似服用少许就足以缓解病痛的良药一样。当我阅读它时真感到解渴,我由此相信:这样一部著作必定能清除在众多国家的法学理论中依然残存的野蛮内容。”

  人类花了几千年的时间,从野蛮一步步走向文明,也在每一段血腥的过去中明白了人性本有的一些阴暗之处。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如果一个社会的群体没有对法律怀抱应有的敬畏和对法治的尊崇,那么,我们很容易推断那一定不是一个足够公平与稳定的社会。我们有幸在小小年纪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智者的文字中学到这些真理,要知道书中许多刑法理念的知识,被实践一次次的印证着。其中就包括了罪罚相适应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许多现代刑法学的重要理念。

  而我也是在工作之后,才更深地体会到贝卡利亚的智慧。这种优秀的思维是没有地域与时间的限制的。当我在普通的书记员工作中,接触到形形色色、情节各异的案件时,就难免想到作者在书中写道:“……人们就能找到一个由一系列越轨行为构成的阶梯,他的最高一级就是那些直接毁灭社会的行为,最低一级就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可能犯下的,最轻微的非正义行为。……只要刑罚的恶果大于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可以收到它的效果。这种大于好处的恶果中应该包含的,一是刑罚的坚定性,二是犯罪既得利益的丧失。除此之外一切都是多余的,因而也就是暴虐的。”我国如今的刑法规定正是本着罪刑相适应的原则而制定的。我们的法官也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原则,熟练地运用法律加以裁判,不同案则不同判,通过一次次罪刑相对的裁判,建立了法院工作者的正义的形象,保护我们的天平。

  [二]

  可是即使如此,社会公众对于法院工作的评价依旧褒贬不一。我想那是因为每个人对裁判的需求不一样,罪犯希望裁判者宽恕自己,被害人希望裁判者严酷,观众希望裁判结果符合自己的期望,但这些都不会阻碍法官谨慎而果断地依法断案。而很多误解产生的根本原因可能就是法治精神的普及还远远不够,法律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彰显。我们从学法之初就明白,刑法立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惩罚罪犯,还应当保护其应有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警示其他人,让大众心中常存对法律的敬畏之情,这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长治久安。贝卡利亚也在书中表明刑罚的必要性在于其教育意义和威慑作用而不是惩罚作用。“罪犯所面临的恶果越大,也就越敢于规避刑罚。为了摆脱对一次罪行的刑罚,人们会犯下更多的罪行。刑罚最残酷的国家和年代,往往就是行为最血腥,最不人道的国家和年代。”除了罪犯,面对其他的社会大众,就更需要刑罚的教育和警示作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人们心中种下崇法的种子。可是普罗大众对于法律的认识,对于司法工作的认识,并不足够让他们信任法律的公平正义之力量。而且不是完善的法律条文制定好了就能够给所有人种下崇法之种子。看书能发现,作者在几百年前就告诉了我们很多方法,比如“审判应当公开,犯罪的证据应当公开,以便使或许是社会唯一制约手段的舆论能够约束强力与欲望”。这是告诉我们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法律工作者手中握着对法律适用的权力,只有把权力放在阳光下,才能在舆论中站住脚,才能使所有人信服,从而明白法律的重要性,相信法律的力量。

  [三]

  近年来,各种案件报道铺天盖地,而作为法律人的我也常常因为网上一些过激的言论而有些愤懑,抑或是无奈身边人兢兢业业却依旧会被舆论所伤。有时候也常常需要回到这样的小小一本书里,去汲取养分,打开自己的思路。因为看完书,读完作者的言论会明白,我们的法治建设实践也许离书中的理想世界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可是这些努力不正应该从我们新一代法律人出发吗?我们应直面所遇到的困难,一边学习这些智者的知识,一边继续自己的工作。大道光明是需要我们这些人去坚守内心的正义,坚持公平的理念,坚定法治的理念,才能够推己及人,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法律光芒的璀璨,体会到法治精神的可贵。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落实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准确认识劳动教育的基本要义从普遍意义看,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本,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

  • 【《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学习问答》】如何在实现宏伟蓝图中贡献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新的时代内涵面对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竭诚服务 切实维权 促进工会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和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为工会工作明确了思想、指明了方向重学习。工会干部必须要注重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一是要突出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

  •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同党的关系,本质上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同本阶级群众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党和工会的自身性质决定的

访谈

文献

  • 土地纠纷与过失杀人

    1785年,广东省东莞县的陈文友失去了已耕作了30年的佃租土地,原因是田主收了黄某更多的土地租用金。陈文友因此与黄某打了起来如果把这起案件仅仅作为家庭悲剧,那么这起案件并不具有典型意义。但是如果有数百起类似因土地产权“转移”引起的暴力事件

  • 初心不负映日月 丹心碧血铸忠魂

    我为革命而死了,你不要悲伤,不要难过,应抚养爱生,以继予志。我的财产由你继承。——这是临刑前王步文写给妻子方启坤绝笔信的全部内容。王步文,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安徽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31年,年仅33岁的王步文在安庆英勇就义。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