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历史根基 滋养中国气派的经济学-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书库

厚植历史根基 滋养中国气派的经济学

武 力 李 扬
2020-01-07 09:27:59  来源:经济日报

厚植历史根基 滋养中国气派的经济学

——参加编写《新中国70年》的几点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由中宣部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新中国70年》近日出版发行。该书记述了1949年10月至2019年10月这70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不仅为学习和研究新中国史增添了一部新的著作,而且对于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也有重要参考价值。下面我们就从作者和经济工作的角度,谈几点体会。

  从历史角度深入认识经济问题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新中国70年》作为一部通史,完整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来龙去脉。全书紧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记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形成和完善过程。

  全书分为探索篇、改革篇和强国篇。探索篇讲述了新中国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从而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巩固了国防安全,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起步,使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实现了“站起来”。改革篇讲述了新中国如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调动各种积极性,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增长的奇迹,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整体上实现了“富起来”。强国篇讲述了新中国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阅读《新中国70年》,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而且可以看到这些成就背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如何引领中国经济一次又一次闯过激流险滩,又是如何在探索中不断自我扬弃、自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毫不动摇地坚持基本制度,又与时俱进地突破旧有教条。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新中国70年》比较完整地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加明确: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从而既坚定“四个自信”,又不墨守成规,真正做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同时,《新中国70年》也有助于更准确地认识中国当前面临的各类问题的性质。新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发展非常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大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就必然要在这期间里集中面对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等问题。然而,这些集中发生的问题却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有的问题是中国特有的,像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些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所共有的,如城乡二元经济问题;有些问题则是各国普遍性的,如收入分配差距。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有的问题是中短期性质的,如绝对贫困;有的问题则是长期性质的,如资源短缺、环境保护。而所有问题,几乎都可溯流而上,在历史中找到其源头。《新中国70年》恰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问题的出处,纵览全书,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正在攻坚的问题、随时代新生的问题。而历史地看待各类问题,则有助于针对其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统筹制定政策体系,既坚定久久为功、打持久战的战略定力,又增强当机立断、打歼灭战的改革魄力。

  从全局高度深刻把握经济问题

  《新中国70年》全景记录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其中,经济建设作为主线,与各项事业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在书中得到了清晰呈现。

  探索篇介绍了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为保证国防安全和加快生产力发展,而确立了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并为此实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保证了高积累下的社会稳定。为适应上述生产方式的变化,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上述工业化战略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变革,尽管有不少失误和发展曲折,但是解决了国家安全问题,同时也为各领域的全面进步和改革开放奠定了物质基础。改革篇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之后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明确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确立起“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而推动经济建设一马当先,各项事业万马奔腾,综合国力蒸蒸日上。强国篇介绍了新中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包括经济建设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历史性突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

  《新中国70年》将经济建设置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局中予以记录,对于我们当下的经济研究和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一方面,全面了解新中国史可以避免认识的孤立性和片面性。经济研究有时容易出现抛开政治、文化、社会等非经济因素,就经济谈经济的倾向,因此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由此得出的结论往往偏离事实。例如,若仅从经济学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初似乎应该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但只有综合考虑当时的国防、外交等客观条件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意义。再如,对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研究,若仅从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出发,则容易认为该体制效率低下;但当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心为公的集体主义价值追求,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制度运行的道德风险,使得新中国得以有效利用这一制度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可见,只有全面地了解历史,才能更准确地理解经济。

  另一方面,全面了解新中国史有助于更科学地制定经济政策。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既出现过偏离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的失误,也出现过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问题。只有把经济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予以考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经济建设作为党的工作中心的重要地位,也才能全面认识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科学制定经济政策。同时通过学习历史,也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观察问题,尤其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向往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美好生活,世界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建设更需统筹兼顾,与其他各领域相辅相成。系统学习新中国史,无疑有助于培养这种统筹兼顾的能力。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劳动者讨工资须遵循法律边界

    又是岁末年初时,如何讨要自己被拖欠的工资,又成了一部分劳动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曾经发生的故事,以下5个案例提醒劳动者:别因方式不当导致讨薪未果,还招来如下五宗罪过。

  • 文学创作应更多向工人题材与工人形象倾斜

    工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工人的精神是高尚纯净的,无论社会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工人都要在生产一线流汗甚至流血,他们是国家的脊梁、社会的支柱。通过文学创作表现工人生活,塑造工人形象,应该是文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 凝聚职工力量 建设幸福西宁

    新时代赋予工人阶级新使命,新征程呼唤工会组织新作为。西宁市总工会在西宁市委的坚强领导和青海省总工会的精心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不等不靠和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更大的闯劲、干劲和实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推动新时代西宁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取得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建设新时代现代化高原美丽幸福西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创新社会治理制度,必须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作出了创新性的制度安排,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