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重在强化法治思维-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法治

依法治国重在强化法治思维

李俊
2019-03-06 07:45:5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改革纵深推进的关键攻关期,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四个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又是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为统揽统领,不断凝聚法治共识、强化法治信仰、培树法治自觉,才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强力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今年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重要署名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八届四中全会绘制了推进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路线图,十九大明确了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战略布局、重点任务。这些系列重要论述是加强法治国家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凝聚推崇法治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讲,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就是说要基于对法治的思想自觉,强化培育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

  笔者认为,要破除“不依法也能干好工作”的惯性。真正摒弃唯上唯官不唯法,认为照着主要领导意图做,出不了大错、偏不了正道的“主官依赖”;以为能力素质强、搞个人说了算,靠行政权威推动工作的“主管权威”;一味追求显绩政绩,盲崇“发展要上、法治要让”的“主张误区”。

  要破除“不靠法也会拿出办法”的扭曲。克服别出心裁在法外另搞一套,自定土规定;离开法规、绞尽脑汁设计自认为好用“招数”;特别是拍脑袋、蛮干强干,不计成本的武断倾向。

  要破除“不用法也可解决问题”的思想。突出纠治用“偏方”包治百病的迷信心理;嫌法律程序繁杂、费时耗力,找“捷径”立竿见影的实用主义;求法不如求人,认为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走“暗门”信奉关系的潜规则意识;“这法那法不如领导说法”,找领导踏实保险的功利思想。

  要破除“不畏法也无妨大碍”的侥幸。纠正不尊法不崇法不畏法,职位比法大,高人一等的优越心理;党委领导集体闯红灯,板子打不到自己身上,法不责重的从众思想;崇拜官位职权,蔑视法治权威,“信条子不信条文”,权高于法的特权思想。

  应该看到,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重人治轻法治的重令轻典问题,导致法治的弹性,必须强化法规制度是硬杠杠、硬指标的意识,用“刚性”约束执行上的随意、剔除落实上的功利,不管是合意与否都要执行,防止执行过程“变形”、执行力度“变软”。

  铸牢遵循法治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也就是说只有全民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社会各界真正内心拥护、真诚信仰,让法治成为一种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才能务期必成。培育、实践和坚定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就当前而言,需要在全党全民全社会着力培塑一种政治、情感上的高度认同。

  把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摆在根本首位。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也是最大政治优势。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既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应有之义,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党执政60多年的伟大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只有不断强化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才能解决当前深刻革命中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啃下法治领域改革面临许多的难啃的硬骨头。在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这个最重要原则立场上,必须理直气壮、充满自信,容不得丝毫含糊和迟疑。

  把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提到至高地位。宪法是立国根基、治国圭臬、强国重器。培树法治信仰实质是崇尚宪法之治,推进依法治国核心是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宪法意识强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自然就强了。弘扬法治精神,深化法治实践落点就是尊法先尊宪法,学法先学宪法,守法必守宪法,用法根在宪法。在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全国人大的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宪法实施、宪法监督、合宪性审查等势在必行,必将有力促进依法治国贯穿社会建设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

  把依规治党作为法治国家的实践切点。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党要加强全面领导、实现长期执政,自身必须率先厉行法治,自觉运用党规党纪、法规制度管党治党建党。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制定和修订了140多部党内法规,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的法规制度,为全面依法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提供了基本遵循,强化了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坚决防范和纠正了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问题,铁纪从严赢得了党心民心。唯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

  营造良好法治生态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也是现代化国家的标志,需要每个公民的尊崇和敬畏。但在社会实践中,往往在强调法治权威中弱化了“人人平等”;在强调建设发展中弱化了“始末一致”,在强调提主观客观中弱化了“唯一尺度”。营造和改善法治生态必须把法治思维作为全民共同崇尚和遵循,上下共同营造一种法治生态。

  要在领导带头、立起“人人平等”新风尚。紧紧扭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放松,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始终做到坚持严字当头、严于较真儿,不搞“网开一面”、不搞“下不为例”,对违规违纪者一视同仁;坚持有错必究、执纪必严,不以错小而姑息,不以位高而免责,不以众犯而放任;坚持以上率下、从己严起,丢掉人治、丢掉特权、丢掉私心,不能当遵守法律的“吆喝人”、落实条令的“局外人”、贯彻规章的“评判人”。

  重在常态培育、形成“始末一致”新风尚。法律法规只有常态运用,法治才有生命力。从当前看,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实用主义等法外思维还有较大影响,随意性、运动式、情绪化还时有表现。有法不用、用法不常,降低的是人民对法治权威的认同指数,损害的是人民对法治进程的信心指数,影响的是人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热情指数。只有把法治思维贯穿到转型建设方方面面,做到人人讲法纪、处处有规矩、事事按法办、时时照章行,才能真正做到严格落实、不随意变通,全面落实、不任意取舍,长期落实、不有始无终。

  贵在严格遵循、确立“唯一尺度”新风尚。以“法”为先、以“法”为师、以“法”为矩,坚持依法谋划工作、依法履职用权、依法调节矛盾、依法解决问题,坚持工作循于法、秩序统于法、忙乱止于法,做到思考问题自觉与法规制度接轨,实施决策自觉以法规制度为据,检查指导自觉以法规制度为本,处理问题自觉以法规制度为准,着力营造靠规章法治规范言行,推进各项建设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稳就业”的发力点在哪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就业”目标的多元化就业是民生之基。中央提出,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新形势下,“稳就业”的目标更为多元,既要确保失业率处于充分就业水平

  • 农民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实施推进,新时代农民正在就业创业中实现转型,农民企业家不断涌现,“全国2.8亿农民工进城打工,700万人到农村创业创新,并且还在快速增加

  • 当好亿万女职工的“娘家人”——盘点工会女职工工作八大品牌

    这是一组温暖亿万女职工的数字——“截至2018年9月,全国建立女职工休息哺乳室的基层企事业工会28.6万个,涵盖单位58.7万家,覆盖女职工1857.1万人”“截至2017年9月这是一系列聚焦亿万女职工的关爱行动——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党中央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访谈

文献

  • 改造思想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英雄王杰的共产主义思想改造观

    编者按:王杰,原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1965年7月14日王杰,牺牲时年仅23岁,入伍不到4周年,被誉为雷锋式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入伍后他很快加入了共青团,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 徐特立入党:一本没有字的教科书

    徐特立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被称为“延安五老”之一,他的一生都与革命和教育事业有关。1927年5月徐特立1877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备尝贫寒之苦中,逐渐成长成为一名进步的知识分子,走上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