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应当是良法与善治的结合-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法治

法治应当是良法与善治的结合

戴建华
2019-09-18 10:40:19  来源:学习时报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而“良法善治”又是现代法治的基本标准和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良法是法治的前提,善治是法治的目标,法治应当是良法与善治的有机结合。

  “法治”之“法”应当是“良法”,法治应是“良法之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言:“法治应当包括两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王安石文集》记载道:“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这都说明,一个国家是不是法治状态,不仅要看它是否有完备的法律,还必须看这些法律是否为良法。如果是恶法,那么这种法律制定得越多,国家反而离法治越远。

  那么,什么是“良法”?“良法”是法律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统一。其基本要义在于强调法律必须体现理性、表达公意、维护公益和保障人权。良法主要是从立法角度出发,要求法律制定完备严密,合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符合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秩序、安全等价值要求。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良法“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在我国,法律应当捍卫权利和自由、制裁犯罪、维护正义,尤其是彰显人性尊严、人权保障、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现代政治价值,此即为良法。

  良法应当体现公开、明确、稳定、可预期、可遵循、具有同一性、不溯及既往等原则和要求,具备明确、具体、凝练的公开表达,条款含义清晰,同一表达前后意思一致,权利义务、法律责任指向明确,可鉴别、可衡量、可执行、可操作。只有公开、明确、稳定、内在统一无矛盾、不溯及既往之法,才具有刚性,才能有效约束和规范权力,保障权利。法律要求人们做的必须是人们能够做的,只有可遵循,才能降低守法成本,增强守法意愿。行政指令必须在公开、明确、稳定的法律规定之下作出,避免行政指令“脱离”法律轨道“另起炉灶”。另外,同一主体以及不同群体、不同个体之间的权利义务配置要大体对等、相当、均衡;法律设定的权利具有可救济性,没有救济保障的权利形同虚设;法律提供的服务具有可及性,在实践中能为公众切实获得和享受,不单单是“看上去很美”。

  “法治”之“治”应当是“善治”,法治应是“善治之治”。如果说“良法”是指“法律”本身之“善”,那么,“善治”是指“法律实施”之“善”。良法善治不仅要求法律本身是“良好”的,而且要求法律的实施过程也是“良好”的。善治反映了实质法治主义的价值追求,强调要把制定良好的法律付诸实施,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同时又不机械执法,善于根据法律原则和法治精神创造性地运用衡平的方法适用法律,从而弥补法律局限性。善治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圭臬,强调在法律实施中不仅注重原则上的统一性,而且要注重不同适用对象的特殊性,做到同样情况同样处理,不同情况不同处理。善治是以法治的可预期性、可操作性、可救济性、可持续性等优势来凝聚转型时期的社会共识,使不同利益主体求同存异,依法追求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善治”需要通过一系列理念、机制、制度来保障,需要明确的标准和完备的程序来支撑。善治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在法律实施中统筹考量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和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就主体而言,善治是“善者治理”,要求从组织法、行为法、程序法和救济法层面确保主体和主体之间职能和权限的明确性,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特别是职能和权力权限在成立及其后发生变化时,应当有相应规范作为依据。就目的而言,善治的出发点是服务,让公众享有更充分的公共物品,更高水平和满足感的公共管理,从而实现社会公众福利的最大化。就方式而言,善治是合作基础上不断回应公众需求的、多中心良性互动的过程。就结果而言,善治是公平、公正、公开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公众有序参与,意见采纳和反馈机制畅通,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和谐包容共享共治的社会形态。

  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良法善治体现了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综合反映。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侧重静态的治理制度建设目标,强调治理体系彰显正义、公平、民主、自由、人权、和谐、安全等等共同价值;善治侧重动态的治理过程,要求把制定良好的法律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宪法、法律的统治实现良法的价值追求。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是为了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

  (胡建淼专家工作室供稿)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争当新时代合格工会女职工干部

    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目标就是让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工会女职工干部要积极投身这项活动中来,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争做新时代合格工会女职工干部。

  • 建立完善的调解机制 妥善处理劳动争议

    愈加细化的社会分工带来了复杂的劳动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各种劳动争议的发生。当现行法律回归社会现实时,法律如何调解劳动争议?当劳动争议的新情况再反馈到法律时,法律又将做出哪些回应?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 试用期不该成社保“盲区”

    近日由中国社保专业机构51社保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19》显示,在入职当月或次月及时参保的企业比例达到77.5%,相较去年有了较为明显的回升,但仍有19%的企业选择试用期结束后才开始为员工缴纳社保。这也说明,由试用期未按照规定及时参保导致的试用期社保“盲区”值得各方关注。

  • 提高工会会员普惠服务水平的思考

    在新生代职工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运用多层次的服务内容,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提升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工会会员普惠服务就是顺应时代要求,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创新载体。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