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馆》里的规矩-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法治

《老酒馆》里的规矩

韩 伟
2019-09-20 11:04:43  来源:人民法院报

  无论是电影的票房,还是电视剧集的制作数量,中国无疑都可以称得上是影视大国。影视的发展,也成为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但在影视剧作数量大增的同时,质量却是不尽如人意。剧作的质量,有时候可以凭借导演或者编剧判断,有时候则可以依据主演作评判,因为一个有艺术追求的演员,对导演或剧本都有自己的要求,演员陈宝国大概就属于后者。这些年,陈宝国扮演的角色跨度颇大,从《汉武大帝》到《大宅门》《北平无战事》,纵跨中国历史数千年。但几乎没有例外,他饰演的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深入人心,剧作也成为经典。刘江导演的年代大剧《老酒馆》虽然没有过多宣传,但从陈宝国、秦海璐、牛犇、程煜、巩汉林等知名演员倾力加盟来看,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好戏。

  从剧集最终的呈现效果看,无论是剧情故事还是台词,抑或是细节的处理,确实不负众望。老酒馆中有遗老遗少,有侠客隐盗,有评书艺人,还有旧式警察,各色人物轮番登场,恍惚间有种老舍《茶馆》的感觉,只是茶变成了酒,北京胡同换成了大连好汉街。

  老酒馆和陈掌柜、金小手,抛去其中传奇的故事,或急或缓的戏剧冲突,给人印象颇深的,是各种各样的“规矩”,以及隐含在这些规矩中的温情和义气。

  酒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规矩,但在剧中,主要是酒馆经营的规矩,掌柜为人处世的规矩。酒馆的规矩很多,如陈掌柜说,“开店时不碰酒”。他还说:老酒馆的掌柜、伙计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难免拌个嘴,但不能动刀见血。老酒馆一般是晚上11点闭门歇业,即使没有客人,也不能提前关门。但那日暴雨,店内无客,正要关门时,老二两冒雨而来,看到店门将关,不免生气。陈掌柜赶紧吩咐伙计停止关门,还诚恳地向老二两道歉,内里的原因,就是自己未能“遵守规矩”。

  第七集的一场戏,尤其令人难忘。“喝多了就拔树那位”给老二两酒壶里兑白水取乐,被发现后还辩称自己一个礼拜的酒钱超过那个“穷鬼一年的酒钱”,陈掌柜为什么不护着他?陈掌柜回答他,进了老酒馆的门,来了都是客,“一钱酒是情谊,一斤酒也是情谊,不分薄厚”。兑了白水取乐别人,便是没有“酒德”,老酒馆不欢迎。挑事的那位悻悻离去。

  后来,陈掌柜和那爷的对话中,再次说到了他的经营理念,就是要 “一碗水端平”,“来的都是客,不能厚了谁薄了谁。”

  要知道,剧情的背景是抗战前的民国初年,虽然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思想洗礼,德先生、赛先生已经耳熟能详,但多数人的观念还是停留在皇上、王爷和奴才之间,尊尊卑卑的思想根深蒂固,有权者、有钱者是看不上“穷鬼”的,即便是在最早一批开放的城市大连,比如“那爷”。陈掌柜的话语中,透露出的却是朴素的平等观:不管你身份、地位或者是财产,只要进了酒馆,都是客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招待。

  平等待客,这算是陈掌柜最大的“规矩”,这个思想异常伟大。不要说近百年前,即便在今天,恐怕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假如你穿着普通进入某些所谓名品店,衣着光鲜的店员多半会冷眼以对、爱搭不理;而对于珠光宝气的顾客,又恨不得“卑躬屈膝”、五星服务。店铺经营自然要盈利,区别对待或许有“理”,也不必苛求每个店家都能有陈掌柜一般的觉悟,但在更广义的社会领域,平等就显得举足轻重。

  平等的反面是特权,是将自身凌驾于各种“规矩”乃至法律之上。比如某些豪车女司机,之所以频频登上热搜,就是因为其中隐含着的特权观令人不齿。十分反讽的是,北京劳斯莱斯女司机之所以振振有词,是因为前车走了快速通道,保安没让她走,医院通行的规矩似乎对她不平等了。但看通报,几年前蹊跷地交易车牌,购买假身份证,她根本没有想过平等地遵守法定的义务。

  普遍的平等是近现代的产物,在此之前的平等虽然被作为理想,但是有局限的。古希腊的希波战争时期,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后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记载了伯里克利的著名演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但要知道,伯里克利所说的每个人,是获得公民权的雅典人,不包括奴隶以及没有公民权的外邦人。

  真正将平等作为口号提出来,并且与封建等级制相抗衡的,是近代资产阶级。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规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即是说,即便每个人在才能、品德上是有差别的,但在国家法律面前应得到平等的对待。这不啻是一道思想的闪电。

  古代中国的正统思想中几乎没有平等的观念。汉代董仲舒引《春秋》之义,“以人随君,以君随天。”老百姓就要服从国君,甚至“屈民而伸君”。他又以天地阴阳为喻,提出三纲之说:“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春秋繁露·基义》)不仅君臣、父子间是不平等的关系,更确立了男尊女卑的性别格局。法律制度之设,仅仅是确保这种尊卑等级秩序,即便如此,君主常常置身法外,言出法立,而守法的不过是百姓罢了。

  随着魏源、林则徐等一代人“睁眼看世界”,平等的观念在近代传入中国,甚至“平等”本身成为定义近代的重要尺度,正如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学者沟口雄三所言,太平天国以后,“旧有的‘分’的意义上的均、平从其历史性本质上看,已经开始向近代性平等转化了。”这里就显示出思想的进化,均平是财产、土地意义上的,而现代平等更多是政治、权利意义上的。

  划时代的“平等”观念,很快成为激励革命志士奋斗牺牲的重要动力。在《安源:发掘中国革命之传统》一书中,裴宜理对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再度研究,她敏锐地发现,工人们不顾危险参加罢工,除了可能获得某些实际的利益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获得平等做人的尊严,所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特别鼓舞人心。这种平等的哪怕是“乌托邦”式的思想,曾经激励了几代人,甚至是造就近代革命的核心动力之一。

  当然,现代平等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均贫富”完全不同,它更强调法律上的、权利上的平等。法律上的平等,不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甚至在立法赋权时,也会有区别的对待,但这种区别,一定是符合更高的公正要求。这就要求确定规矩时,要像《老酒馆》的掌柜一样,不能厚着谁,薄着谁,赋予每个人平等的权利,更好地实现公正。因此,平等的实现,就需要一个国家制度的公正实施,这其中,司法处于重要的位置。

  有一句法律格言说:“既要听取隆著者,也要听取卑微者。”说的就是司法中的平等,无论原告、被告身份、地位有什么样的差异,也不论他们代表的是权力机关还是个人,法官都有责任一视同仁,既不偏袒谁也不歧视谁,始终保持基本的平等对待的态度。对待进入司法过程的所有人,法官有义务平等地尊重与对待他们,公正地作出裁断。也就是说,对于法律上普遍平等的真正实现,法官负有更重要的责任。

  而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也非常有必要重拾“平等”的精神。当然,现代社会分工复杂,每个人的认识各异,还要考虑资源的有限性,遵循基本的角色伦理。但是,在人格尊严上,在最基本的权利上,给予平等的对待,是应该努力做到的。特别是民众所依托和信任的公共机关更应如此。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毕竟比《老酒馆》所描述的时代有了飞速的发展,尊尊卑卑抑或是特权的思想,已经被社会主流价值所抛弃。

  歌手李健的《假如爱有天意》中唱道:但愿你被温柔对待。寄托了爱人间一种美好的希冀。现实生活中,不必奢求每个人都被温柔的对待,但我们即便卑微贫弱,仍可以期待人人都得到平等的尊重,就像老酒馆中的“老二两”,那这个社会,将会是充满希望的。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法学系)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浅谈新时代的企业职工宣传文体工作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工会宣传文体工作要不断树立新的理念、找准新的位置、推行新的机制,形成开放式的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在围绕“做好职工宣传教育工作、职工素质建设和文化体育活动”方面,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从而为工会组织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女职工素质提升工作

    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是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黑龙江省工会女职工工作“五项工程”推进方案(2017-2022年)》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女职工就业权、发展权、彰显工会组织先进性的重要课题,也是引导女职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发挥半边天作用的重要方式和动力引擎。

  •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汇聚发展合力

    从初心和使命中坚定永不懈怠的理想信念。“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坚守初心使命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中央企业,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部署安排,深入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聚焦“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捍卫者、忠实实践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努力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