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疑罪从无 彰显法治进步-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法治

坚持疑罪从无 彰显法治进步

何能高
2019-10-16 14:47:50  来源:人民法院报

  2013年至2019年3月,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对5876名被告人宣告无罪,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这一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蕴含着新中国司法改革的艰辛历程;也用鲜活的数字,展示了新中国司法和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更加昭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巨大成就。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披露,2013年至2019年3月,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对5876名被告人宣告无罪,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这一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蕴含着新中国司法改革的艰辛历程;也用鲜活的数字,展示了新中国司法和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更加昭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巨大成就。

  法律人不会忘记,自1983年开展“严打”后,“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实”的“两个基本”办案原则,一度成为政法机关办案的准则。众多政法机关和干警,运用这一准则办理刑事案件,虽然出于“非常时期”社会治安治理的“非常状态”需要,客观上也起到了及时有效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的效果。1997年9月,党的第十五大报告提出:“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保障首次被写入党的正式文件。2004年3月,“人权保障”首次载入宪法,我国刑事诉讼法也明确规定了无罪推定原则:“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与此同时,相应的条文也明确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疑罪从无”作为无罪推定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其重大意义在于:在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实被告人无罪的情形下,推定被告人无罪。这在根本上否定了有罪推定的制度和落后做法。

  纸面的法律要求要变成实践中的司法理念和信条,还有相当漫长的泥泞之路要走。尤其是有些案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之难。因为任何一个案件,只要犯罪嫌疑人被逮捕,或被告人被提起公诉,或多或少有一些证据,如果只是定罪证据不足,人民法院要将其宣告无罪,必然给一些办案人员带来损害,错捕、错诉背后,必然有些办案人员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以及所在单位的追责,甚至严重损害办案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尤其是在各级法院所宣告无罪的案件中,绝大多数的被告人是1996年开始的第二次“严打”期间所侦查、起诉、审判的案件。当时的刑事政策虽然比1983年的“严打”有所进步,但是此次“严打”仍然强调“从严”“从重”,仍然强调重刑和“惩办”功能,容易带来较为严重的消极后果;而一些地方在“从严从重”之外,仍然强调“从快”的要求,甚至对公安机关提出“限期破案”,对法院办案人员提出“提前介入”“限期结案”,容易在程序上、证据上、事实上出现审查不严、不细等问题,法官在审判工作即便对重要证据重要事实提出“合理怀疑”,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在此种情形下,人民法院面临的压力巨大。

  好在,法治的脚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党和国家的积极推动下,在时代潮流的推赶下,因被指控故意杀妻领刑十五年的佘祥林,因为“亡妻”归来,在2005年4月被湖北省京山县人民法院重新开庭审理,宣判佘祥林无罪。2010年5月,被判处死刑,缓刑二年执行的河南农民赵作海也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告无罪。正义虽然有时会迟到,但正义最终必定来到。

  春江水暖鸭先知。党的十八大以后,人权保障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无罪推定的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落实。2013年3月,被指控故意杀人的浙江司机张辉、张高平被宣告无罪;同年8月,因“故意杀人罪”已经失去人身自由近十七年的于英生,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宣告无罪释放。而纠错难度更大的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重大冤错案件的被告人也被宣告无罪。这些被告人被宣告无罪,并不是因为“亡者归来”,而是因为证据不足,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此后,民营企业家张文中也在被关押多年后被宣告无罪。据国新办披露,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法院通过再审改判刑事案件8568件。其中,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严格依法的态度,勇于担当的司法精神,近两年来对被指控为故意杀人的金哲宏、刘忠林依法宣告无罪。这些案件,都是各级法院依法保护公民权利,依法贯彻落实无罪推定原则的生动实践。

  历史的教训、司法实践的经验反复告诉我们,要做到无罪推定,防止冤错案件,首先必须保障当事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如果没有公正审判,如果庭审只是走过场,冤假错案就会在所难免甚至大量发生。其次,必须大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无论是侦查机关、公诉机关的取证,还是辩护律师提供的证据,都必须在法庭上出示,都必须接受质证,真正做到“有证出在庭上,有话说在庭上,有理辩在庭上”,让法庭成为刑事诉讼的真正中心和核心,让法庭成为刑事诉讼的关键和有罪无罪的关键。与此同时,必须严格贯彻罪刑法定、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完善证据收集、审查、运用制度,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机制,强化庭审功能;确保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第三,必须坚持疑罪从无原则,坚决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疑罪从无是由无罪推定制度引申出来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刑事诉讼法在确立“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之后,大大提升了刑事证明的标准,标志着刑事司法和国家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证据确实的“质量”、证据充分的“数量”和排除合理怀疑的“心证”得到广大法官的高度认同,坚决守住法律底线也成为广大法官的内心信念和实践坚守。第四,必须树立确立正确的司法理念,勇于坚持原则,依法裁判。正是从一个个冤错案件中,广大法官深刻汲取教训,不断将刑事司法理念转型升级,将“决不冤枉一个无辜者”的理念牢牢立于内心,努力保障被追诉人的诉讼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司法职权,严格遵从法定程序理念,坚决落实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程序公正等原则,在审判工作中,勇于坚持原则,勇于担当,依法裁判。第五,必须依法充分发挥律师的作用,形成诉辩制约与制衡。

  在司法实践中,相对于侦查机关公诉机关,辩护律师的诉讼地位无疑是较弱的。在法律上,侦查、起诉机关所拥有的侦查措施、调查手段等实质性权力也比律师强大得多。在强大的政法机关面前,任何个人被当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没有辩护律师提供法律帮助,是很难自证清白,自证无罪的。一则因为绝大多数的被告人不熟悉法律,无法提出针对性的辩护意见。二是绝大多数的被告人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即便其被取保候审,亦存在行动不自由等情况,很难做到自我取证、自我救济。而律师是经过专业训练,具备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士,有能力给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政法机关尊重律师的诉讼地位,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作用,切实保障辩护律师的会见、阅卷、调查取证、质证和辩论辩护等各项诉讼权利,既有利于公正司法,又能有效提升诉讼效率,推动法治进步。

  由此可见,短短几年,5876名被告人被法院宣告无罪,不是一件小事。其背后,涉及千千万万的被告人及被告人家属,涉及公民合法权利的依法、充分保护。也正是如此,让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让“弱者”和“少数人”也得到国家法律、司法的依法保护,充分彰显了我国家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法定标准更精细,工伤认定才更精准

    在工伤认定的标准中,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工作原因是认定工伤的“三要素”,三个要素看似简单明了,然而在实践中却容易产生争议。尤其是随着用工形态的发展,劳动者的工作方式、工作地点、工作时间更加灵活,给工伤认定带来挑战。事实上,工伤认定难,问题并非出在认定本身,其和劳动关系认定的交叉,极大地加剧了认定难。特别是,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等规定得不够细致,顶层设计不明确,导致基层人社部门和法院之间分歧不断,进而影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 提高工会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

    工会宣传思想工作是党赋予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重要任务,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精神支柱、舆论力量、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深刻认识工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巩固职工队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 全面提升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党的特定历史阶段任务及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根本手段。围绕产业工人建设改革目标,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 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学思践悟

    工会作为党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全面从严治党”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事关新时代中国工运事业以及中国工会发展的未来。要进一步扎实工作,久久为功,取得全面从严治党的更大战略性成果,为工会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