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国际

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陈曙光
2018-10-10 08:25:30  来源:光明日报

  内容提要

  ●当前,尽管世界经济逐步回暖,全球依然增长动力不足,发展赤字更加凸显。如何消解全球发展赤字,中国从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平台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作出了战略谋划。

  ●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国有责任、有义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给出了中国方案,这些方案倾注了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为重构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交往理性和世界精神奠定了基础。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球治理不畅、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各国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发展的中国方案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今天,尽管世界经济逐步回暖,但全球依然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面临严峻挑战,发展赤字更加凸显。如何消解全球发展赤字,中国从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平台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作出了战略谋划。

  在发展理念方面,中国提倡“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方案,为坚定经济全球化方向注入了信心,为改写全球发展观念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为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世界经济社会协同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主张“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为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发展动力方面,中国主导或牵头成立的亚投行、丝路基金、上合组织新开发银行、金砖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是中国为整个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为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中国动力,为消解全球“发展赤字”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发展倡议方面,“一带一路”是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优化全球经济治理、重建世界交往理性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关乎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不仅关乎世界边缘的均衡发展,而且关乎世界经济版图的重构;不仅关乎资本主义世界化的终结,而且关乎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开启。

  治理的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深度变革、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尽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顽固,全球治理格局依然失衡,缺位、越位普遍存在,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有责任、有义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在治理体系方面,中国主张进行改革完善。今天,国际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安全秩序多是美国建构或是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建构的。这套治理体系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但也带来了诸多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和隐患。随着时代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改革者。中国不是要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要捍卫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治理理念方面,中国主张共商共建共享。西方主导的国际治理体系遵循大国主导、几方共治的治理逻辑,不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要求,不符合全球正义的原则,也不能反映国际力量对比的新变化和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的历史事实。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大家的事,需要凝聚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不能一家说了算。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在治理主体方面,中国倡导平等参与。传统治理体系主体单一化、同质化,要么是个别国家的独奏,要么是同质化国家的联合体,代表性和包容性不够。中国一贯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

  在治理规则方面,中国主张全球正义。传统治理体系背离全球正义的价值原则,有的以意识形态划界,有的搞排他性安排,有的设立准入门槛,有的搞双重标准,有的缺乏代表性、包容性。反观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对化解人类面临的“治理赤字”进行了系统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一带一路”是改革全球治理格局的新平台。“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正确义利观,不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倡导开放包容的原则,不搞关门主义;倡导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总之,中国提出的治理规则彰显了全球正义,表现出强大的文化包容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公平参与、共同发展的机遇。这是对传统国际治理机制的反思、调整和矫正。

  文明的中国方案

  以往的国际交往理性、世界文明秩序本质上是西方精神的世界化,是西方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的结果。这是世界上诸多矛盾的深层根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给出了中国方案,这些方案倾注了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为重构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交往理性和世界精神奠定了基础,为改变世界文明格局、消解全球文明赤字贡献了中国方案。

  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与西方建构的依附型世界体系和中心—边缘结构是不一样的。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享一个家园。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命运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主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我们倡导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价值观,但绝不垄断价值的定义权,绝不将自己的价值模式强加到别国头上,绝不挥舞大棒随意问责主权国家,绝不谋求单一价值模式统治整个世界。

  中国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不同文明包容互鉴,生活才会多姿多彩,世界才会姹紫嫣红。今天,尽管西方中心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这与弱肉强食、你输我赢的丛林法则是不一样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比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要合理统筹我国同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弥合国家间的利益矛盾,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在扩大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全人类共同利益。

  中国主张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中国的成功证明,西方模式不是唯一的选择,西式制度不是唯一的方案,资本主义道路不是人类通往现代化的唯一道路,每个民族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不可能也不必要定于一尊。

  (作者:陈曙光,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思想研究”首席专家、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劳动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新的综合技能。信息社会,很多工作需要处理复杂的工作情境,需要学生具备复杂能力。不论劳动课程设计劳动教育关系国家命运民族未来。需要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角度思考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传承中华民族勤奋进取的优秀文化

  • 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当今世界,经济、科技、人才竞争呈白热化趋势,重视劳动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育美

    徐长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对推动“三农”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短短7个多月的时间内,他深入郊区农村,走田头、访农户、听民生、摸民情、解民忧一、在“三农”发展战略上,习近平同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访谈

文献

  • 84年前这份不起眼的文件,竟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一份84年前由红军总政治部下发的文件,题目是《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这份文件的签发日期是1934年10月9日,文件要求各部队“必须在沿途进行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广泛的进行口头宣传

  • “抗战文献平台”与抗战史研究的新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对抗日战争研究作出一系列重大指示,强调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对史料的掌握,是史学研究的根本之一。然而,史料收藏的不平衡造成了学术研究的不平衡,实际上也限制了学术的均衡、自由发展。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