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洲研究院:打造非洲研究升级版-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国际

中国非洲研究院:打造非洲研究升级版

张永宏
2019-04-26 13:32: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8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的主旨讲话中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的命题,需要国际社会以团结、智慧、勇气,扛起历史责任,解答时代命题,展现时代担当。”中国非洲研究院的成立,正是顺应时代需要、打造中国非洲研究升级版的重要举措。

  承载时代使命

  中非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之基础,同时也是撬动南北关系的重要支点。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将非洲置于中国外交全局的重要位置,中非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守望相助、合作共赢的优良传统。中非关系基础深厚,中非合作务实高效,走在国际对非合作的前列。相反,美国等西方大国在支持非洲实现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常常只说不做,对非政策充满意识形态和“零和”博弈等冷战思维,遏制中俄等在非洲快速增长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当前,国际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抬头,冲击国际规则和多边框架,威胁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振兴,迫切需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迫切需要携手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加快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成立中国非洲研究院,加强非洲研究,承载着服务“两个构建”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得到彰显。非洲不仅是大国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地区,同时也中西制度竞争与合作的关键地区。加强非洲研究,有助于摆脱被动回应西方议题的境地,形成自主话语体系,提升国家影响力和国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国对非合作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非合作实践是新形势下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中非合作鲜活的实践、色彩纷呈的案例、丰富的学术资源,需要跟踪整理、深入挖掘、系统阐发,需要围绕我国和非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非立场、中非智慧、中非共同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形成中非关系学术体系,营造客观、公正的国际舆论环境。

  回应时代课题

  中国秉持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重视从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为非洲自主发展打基础。目前,我国对非投资存量超过1000亿美元,双边年进出口总额达1700亿美元,合作方式正在转型升级,包括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运作,从一般商品贸易转向产能合作和加工贸易,从简单工程承包转向投资建设运营领域等,中非合作逐渐步入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的新时期。近4/5的非洲国家与我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非洲已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向。在“一带一路”建设与非盟《2063年议程》的对接过程中,合作机遇不断增多,合作空间得到不断拓展,相应地,需要研究的问题也不断涌现。例如,非洲国情有别、诉求多样,如何量身打造国别方案,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援助、贷款、投资等资源;再如,我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不断增多,新的合作模式如投建营一体化、公私合营、高新科技合作等不断出现,如何有效减少财政负担和金融风险,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层出不穷的课题亟待深入研究。

  文明互鉴是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不可或缺的土壤,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几大文明古国的繁荣、西方世界的崛起都得益于多源文化的融会贯通。今天,“中国梦”“非洲梦”更需要中非文明间互学互鉴。推动中非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并驾齐驱,是我国从大国向强国转化的必要条件;同样,非洲从大范围、长时段的无国家社会跨越进入现代国家时代,现代化、全球化、低碳化、数字化等发展挑战纷至沓来,要摆脱跨越发展问题叠加导致的被动局面,需要学习我国的治国理政经验。约翰内斯堡峰会把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北京峰会进一步擘画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蓝图,中非关系发展势头强劲。与之相适应,非洲研究迫切需要要紧扣时代主题,加强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多姿多彩非洲文明的挖掘和阐发,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具有当代价值的中非文化基因和文化精神,为中非关系行稳致远提供丰富的精神养分和智慧。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专列“科技合作与知识共享”一节,指出“中方将继续推进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中非科技伙伴计划2.0’,重点围绕改善民生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域,并与非方合作推进实施‘非洲科技和创新战略’,帮助非方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中非科技合作与知识共享不仅能增强非洲的造血能力,而且也能促进我国的知识生产与创新,拉动人类知识在南北、南南间双向流动。因此,如何打造中非知识生产与创新共同体,以增强非洲的自主发展能力,拓展我国创新的土壤,改变近代以来人类知识由北向南单向流动的格局,是一个关乎未来的战略性课题。当前,中非关系进入“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的新时代,大力加强中非知识生产与创新共同体建设,有利于激发企业、社会创新活力,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开拓新的合作空间、发掘新的合作潜力。然而,南南知识交流、技术转移涉及技术和社会两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互为支撑,相关的制度连接、文化认同、价值选择、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许多深层次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彰显时代担当

  我国的非洲研究历经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中非关系的发展相较,总体上是滞后的。当前,非洲研究机构不断涌现,同质化研究、重复研究、想象式研究、口号式研究等现象突出,迫切需要加强国别研究和专题研究,大力提升专业化的科学研究能力。中国非洲研究院的诞生正当其时,有利于搭建中非学术交流平台,汇聚中非学术智库资源;有利于掌握中非合作话语权,推动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国观、非洲观、中非合作观;有利于推动我国非洲研究的规划布局,带动非洲研究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发挥旗舰作用,引领我国新型智库建设、自主研究体系建构、专门人才培养,支撑中非关系的发展和中非文明互鉴。

  (作者系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