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先导区-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科技

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先导区

郑琼洁 王高凤
2020-06-17 17:12:34  来源:南京日报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南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战略抓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给“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人工智能全面走向产业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红利期。日前,江苏省南京市领导专题调研五大地标产业中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出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在应对危机中培育新机,在跨越发展中抢占先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高地。南京应抢抓机遇,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现状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南京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优势,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顶层设计不断加强,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南京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环境营造等方面的作用,坚持突出特色、政策先行,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坚实的保障。发展规划设计上,《南京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制造业、医疗健康、金融商贸、交通运输、教育旅游、智慧城市等场景的融合应用。资金保障上,拟设立80亿风险投资基金引导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智能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南京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品不断涌现,在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业、机器人、软件、安防、交通、医疗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方面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行业解决方案和创新应用典型案例。2019年江苏省共征集省内130个人工智能产品,评选入围89个优秀人工智能产品,其中南京企业获奖75个,占比84.3%。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江苏省共有83件“AI+”疫情防控产品和应用方案,被推荐到由工信部指导建设的“全国人工智能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平台”,南京有58件入围,占江苏省69.8%,在全国城市排名第2位。涌现出如智能识别(温测)、智能医疗辅助诊断系统、线上问诊、智能服务机器人、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智能教育等多个领域优秀产品,如南京硅基智能的AI智慧回访平台、云问网络的疫情防控问询服务机器人、小视科技的疫情智能防控管理平台等。

  产业发展基础扎实,集聚效应不断凸显。南京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服务已涵盖了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层、技术产品层和应用示范层等各领域,集聚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企业300多家,涵盖人工智能软件、芯片、传感器、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等产业链多个领域,拥有亿嘉和、华捷艾米、硅基智能、地平线、旷云、小视科技、科大讯飞、字节跳动、埃斯顿、熊猫电子、中智行、百度、亚信云集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优质企业,在人工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形成了一定优势。

  挑战

  关键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南京市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关键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涉及人工智能最基础的前沿工艺、核心器件和关键的装备、系统与架构等方面。目前,我国部分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部件由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主导。南京应加快开展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研究,解决制约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技术瓶颈。

  产学研生态有待进一步加强。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真正深度融合,构建良好的产学研生态至关重要。南京缺少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高端产品数量、原创成果落地、技术平台搭建、数据开发应用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面对全球产业创新和行业应用需求仍有较大缺口。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政策法规与其技术进步是否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速度和落地速度。目前南京缺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专项支持政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政策配套体系还需不断完善。此外,人工智能测评、安全、知识产权等服务体系也亟需进一步跟进和完善。

  建议

  开放共享聚力创新聚焦重点立足高端

  开放共享,形成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新生态。建设人工智能数据实验室。建立和完善数据采集规范、数据处理流程等理论体系,构建虚拟场景数据库,建立面向各行业的海量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支持人工智能深度训练和算法持续优化。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室。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产业联盟等联合开展技术、标准、设备、解决方案的研发研制、试验验证、评估测评等工作,选择智能制造、智能养老、智能教育等典型应用场景,通过模拟环境搭建、社会调查等方式,形成一批应用案例,为江苏省、长三角乃至全国建立和完善人工智能法律、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提供支撑。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中心。加大政府高质量数据开发力度,完善数据监管和数据管理,制定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推动南京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探索大数据交易平台的运行机制,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产业链。

  聚力创新,形成人工智能关键要素应用新优势。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依托优质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专业联盟,围绕南京人工智能优势技术领域和重大产业战略方向开展协同创新,加大在航空航天设备、新能源装备、人机交互、生物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高科技产业方面的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速度。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建立应用人才储备库。加大关键领域技术人才的研发投入,建立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培训体系。支持政府、高校院所、职业学校和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以先进企业典型应用案例为教材,以真实场景为体验,及时培养符合地方需求、技术实力突出、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保障资金支持,加速创新应用。成立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推广办,设立创新应用专项基金,对于本地优秀智能产品考虑政府优先购买。围绕重点场景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在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落地应用,对项目给予事前事中事后的资金支持,建立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以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体系强化资金对人工智能企业的保障服务。

  聚焦重点,形成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新范式。建设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供需池。掌握人工智能在不同行业方面的实际应用需求和推进情况,遴选优质项目入库,同时对接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促进人工智能与行业应用供需双方开展务实合作。推进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示范项目建设。鼓励各区围绕产业发展特点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5G、无人驾驶等重点领域示范场景加快落地,创建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园,形成重点明确、梯次接续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格局。形成人工智能产业应用集群。统筹人工智能产业空间布局,以新基建建设为抓手,围绕先进制造业以及政务、民生、智慧城市等智慧南京建设重点行业领域的产业集群,形成可推广的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

  立足高端,形成人工智能开放应用新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公地”。如以中国(南京)智谷、江心洲生态科技岛、软件谷、麒麟科创园为重点载体,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试验区,构建完善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人工智能产业链条,建立集技术研发、金融服务、示范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区域联动,形成辐射带动。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为契机,聚焦“四新”行动,加强城际高铁等新基建布局,形成区域联动,以南京整体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溢出效应,形成对江苏省、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国际合作,汇聚优质资源。参与国际前沿科技竞争与合作,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力度,推动海外高水平科技成果落地南京。加快引进跨国公司、国外优势机构和企业,设立人工智能研发机构、人才培训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等,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应用新格局。

  (作者郑琼洁为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王高凤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为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工智能推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机理与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