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一场全球心理“海啸”-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科技

新冠肺炎疫情:一场全球心理“海啸”

撰文 莉迪娅·邓沃斯(Lydia Denworth) 翻译 刘晓嘉
2020-09-17 11:05:32  来源:光明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8月2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2256220例。但是,我们还远未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全球至少有1/3的人口在疫情期间居家隔离,26亿人正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情感和经济冲击,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殃及的人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精神健康风险,一些心理学家正在通过新的研究了解人们的精神状况,帮助他们培养心理弹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疫情。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埃尔克·范胡夫(Elke Van Hoof)写道:“这次疫情对心理学家来说,无疑是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心理实验。”而这次心理实验的结果才刚刚浮出水面。

  1.巨大的心理冲击

  研究人们对逆境反应的心理弹性科学,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哈佛大学的精神病学家乔治·瓦利恩特(George Vaillant)提出,如果将人比作一根树枝,适应力强的人就是一根新鲜、强韧又富有生命力的树枝,“当遭受外力时,这样的树枝会弯曲但不会断裂,它能回弹并继续生长。”令人惊讶的是,有高达三分之二的人在面对灾难时,能和这一比喻所描述的一样走出困境,而不会受到心理伤害。即使经历了暴力犯罪或是曾经作为战俘被捕,他们也能从这些灾难中走出,有些人甚至能从中汲取经验,继续成长。但是,剩下约三分之一的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会遭受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心理困扰。

  虽然大多数人都具有心理弹性,但由于这次疫情对诸多领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些专家警告说,这可能会引发一场精神疾病“海啸”。人们会面临多重冲击,包括感染疾病、失去亲人、失业、面对隔离的孤独感和疫情结束时间的不确定,这些毫无疑问会引起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拨打心理健康热线的人数激增,早期的一些心理调查显示人们正处于高水平的焦虑状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妮塔·德朗吉斯(Anita DeLongis)主要研究人们对疾病的心理社会反应。她说:“这种大流行病将使人们面对各种压力,这将是更难应对的。”前线医务工作者的自杀事件深刻体现了这次疫情带来的严重危害。

  这次大流行对每个人带来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在应对问题时,个体表现出的心理弹性也会更加复杂。新冠病毒会袭击社会的各个阶层,几乎没有人能幸免,他们的生活会遭受不同形式的破坏,甚至是毁灭性打击。布鲁克林区是纽约市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一个区。一些工作或生活地点仅仅相隔几千米的人,在这次疫情中遭受的疾病、损失和社交隔离等挑战各不相同。人们及其所在企业和组织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将取决于他们在疫情开始时的工作、保险和健康状况,以及他们是否经历过困难或悲痛、是否拥有经济来源和社会支持。

  这场大流行暴露了美国医疗体系和经济安全网络中的许多不平等现象。美国的黑人和拉丁美洲裔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白人。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全球精神卫生专家卡罗尔·沃思曼(Carol Worthman)说:“这场已经大规模存在的疫情,不只会影响个人的安危,更会使整个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不过,这场空前的大流行可以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人们的精神健康问题。行为科学家能实时监测人们的心理状态,并尝试愈合他们的心理创伤。这次疫情与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或2005年的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不同,后两起事件持续的时间较短,产生的影响也较为可控。相比之下,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更长,这也允许研究人员开展一些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也称为追踪研究,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批被试进行重复研究),并尝试其他研究方向。

  受疫情影响,人们将大量的工作和社交转移到了网络上。研究人员也需要更细致地调查,发现哪些因素能促进或影响人们的交流。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丹尼斯·查尼(Dennis Charney)说,如果研究人员能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那么“将会出现一门新的心理弹性学科,我们能帮助人们在这些事件发生前,变得更具有心理弹性。”

  2.心理弹性

  2000年,拉斐尔·哈西德(Rafael Hasid)从出生地以色列来到美国纽约,就读于一所法式烹饪学院。2005年,他开始在布鲁克林区经营一家名为Miriam的餐厅,生意很好。在今年3月的第一周,哈西德预料到将要发生的疫情。他说:“我关注着以色列的新闻。在疫情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落后了两周。我当时说,‘疫情也要在这里暴发了。’”虽然当时Miriam在周末的早午餐客流量只有此前的三分之一,但哈西德没有考虑太久就想到了应对策略,他将餐厅所有易腐烂的食物都赠与了邻居。在区政府要求所有餐馆关闭之前,哈西德已经关闭了Miriam。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临床心理学家乔治·博南诺(George Bonanno)说,面对潜在的灾难性事件,“大约65%的人遭受的心理创伤较小。”博南诺是心理弹性领域的专家,主要研究严重的突发事件,例如飓风、恐怖袭击以及2003年SARS疫情带来的后果。他和其他人的研究一致显示,面对苦难时,人们可能出现3种常见的心理反应:大约三分之二的人的心理状态被称为“弹性轨迹”(resilience trajectory),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身心健康;约有25%的人会出现暂时性的心理问题,如抑郁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随后能够恢复,这种模式称为“恢复轨迹”(recovery trajectory);但是,还有10%的人会遭受持续的心理障碍。这个研究结果适用于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博南诺说,“我们的研究适用于所有人。”但是,经济地位较低的人患心理疾病的风险会增加一倍。

  不过,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心理健康造成的广泛影响以及潜在伤害,可能不适用于上述规则。研究表明,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措施会导致负面的心理影响,例如使人们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尽管只有极少数人接触了传染源,需要经历单独隔离,但全球很多地区的人都处于社交限制中,博南诺认为这足以让人们处于持续的压力下。伦敦大学学院的流行病学家黛西·范科特(Daisy Fancourt)表示:“这是我们第一次经历如此长时间的、全球性的社交隔离。我们不知道人们会对此产生什么反应。”

  疫情造成的潜在影响远不止于此,哥伦比亚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南希·辛(Nancy Sin)说:“这次疫情造成的压力与其他形式的压力不同,它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需要应对多方面的挑战,包括社交和家庭关系、经济和工作上的挑战以及健康问题等。”

  早期的研究报告显示,疫情已经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在美国,一些本身就患有焦虑症的人,会因为新冠肺炎而变得更加焦虑和恐惧。根据之前的研究,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通常更加稳定。但令人惊讶的是,一项研究报道指出,受疫情影响,老年群体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心理困扰。在这一研究中,辛和德朗吉斯合作对来自全球各地的6.4万名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志愿者进行了调查。辛说:“在这次疫情中,老年人并未在情绪的控制上展现出优势,他们面临的压力和中年人、青年人一样大。”

  辛正在分析造成老年人压力增大的原因,她怀疑这可能与老年人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有关。不过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能更好地处理压力,较少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情况。辛说,这可能得益于他们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且,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退休,无须担心工作问题,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来应对和调节压力。

  范科特在3月中旬开始了一项研究,其研究对象包括了85000多名英国居民。他每周都会追踪这些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如抑郁、焦虑、压力和孤独感。范科特说:“我们需要实时了解发生了什么。”在研究进行6周后,他发现人们的抑郁程度明显高于疫情之前。

  一般来说,有精神病史的人、独居者和年轻人的抑郁和焦虑程度最高。积极的一面是,实施防疫策略后,人们的焦虑水平略有下降。范科特说:“不确定性会使情况变得更糟。”一些人由于面临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会一直处于压力状态中,而另一些人却找到了克服这种状况的方法。

  在哈西德的餐厅关闭3周后,他一直没有收到政府为保护小型商业提供的拨款。尽管他的处境充满不确定性,但他说:“为了生活,我们必须继续做生意。”当一些客户通过电子邮件问他是否考虑为逾越节(Passover,犹太教的主要节日之一)提供餐饮服务时,哈西德开发了可以外送的节假日套餐。在疫情之前,哈西德曾计划在餐厅隔壁开设一家熟食店,但现在他决定,就在餐厅内提供熟食。为了保证员工们的健康,他要求员工与他人保持距离,佩戴口罩和手套,并且早晚对餐厅消毒。目前,哈西德还在考虑学习新的防疫措施,例如将鼓风机与酒精结合的消毒方法。

  哈西德意识到,并非所有生意人都具有像他这样的适应能力,尤其是许多利润微薄的餐馆。他将员工的人数降到最低,但继续给未能解决失业问题的员工发薪水。虽然外卖获得的收入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但哈西德认为这总比没有好。哈西德的餐馆还为当地某家医院提供饭菜,“虽然赚不到很多钱,但这至少是我们当下能做的。”哈西德为餐厅的革新感到开心,他乐观地认为餐馆最终能生存下来。他说:“与纽约市其他许多地方相比,我们的处境要好得多。”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