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 提升规划编制科学性精准性前瞻性-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运用大数据 提升规划编制科学性精准性前瞻性

张为付 王晓庆 王安娜 姬慧
2020-08-05 10:44:10  来源:南京日报

  “十四五”是江苏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需要科学运用大数据这一新思路、新手段和新方法,对中长期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深层次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切实提升“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前瞻性。

  编制规划亟需大数据硬核支撑

  国家有要求:要运用大数据创新规划编制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机制,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明确提出“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规划编制手段”,为探索大数据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现实有需要:运用大数据可以弥补传统编制缺陷。传统的发展规划编制手法存在缺陷:一是省直部门、各设区市数据信息平台繁多,对数据运用不全面,难以形成全省一盘棋,规划缺乏系统性;二是过多依赖管理经验和事务性规律开展规划编制,采集的各种基础资料和统计数据时效性、灵活性较差,规划缺乏前瞻性;三是各方资源主体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热情不高,规划缺乏协调性;四是公众参与渠道不畅通、机制不完善,限制了公众对发展规划诉求的表达。而大数据具有的多源、实时、人本等特征,有助于改变诸多领域存在的“不可治理”状况,使社会治理更加透明、有效和智慧。

  应用有实效:运用大数据可以提升创新治理能力。大数据政策植入顶层设计方案,江苏相继出台了《江苏省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大数据政策文件,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和评估起到了基础的支撑作用。建成全省数据统一开放的实体平台,在省级层面成立了大数据管理中心,在设区市层面设立了大数据管理局,形成了“由点到面”省、市两级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和开发利用机制。初步形成江苏大数据产业链条,围绕大数据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成立了省教育大数据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省大数据技术分析重点实验室、省大数据安全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平台载体,建立了南京、昆山、南通、盐城等一批大数据产业园,形成了产、学、研、用联合推进机制。

  运用大数据探寻规划编制新路径

  全面摸底,把握规划编制新态势。聚焦高质量发展,综合运用财政数据、工商登记、税收信息、交通物流、卫星遥感等多方面数据信息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人口流动、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空间转移等方面的经济发展预测体系,建立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为“十四五”期间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布局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助推江苏打造高质量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聚焦高层次开放,围绕国内外环境变化,特别是国际范围的挑战和兄弟省市的竞争可能带来的影响,综合运用商业流、物流、货币流、信息流等数据资源,分析全省各市关键信息要素流动情况,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推动形成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的开放经济发展新机制,打造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聚焦高品质生态,充分利用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生态承载等方面数据资源,判断生态环境保护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下的新形势、新需求、新定位,尤其是苏中、苏北地区面临的重大机遇、挑战与风险,研究提出建设美丽新江苏的战略目标与创新政策建议,以此推动形成“十四五”期间高品质生态环境体系。

  民意调查,汇聚规划编制新期待。感知民众获得感,通过机器学习及语义分析等技术方法,对政府决策者、专家学者、企业家、普通市民等不同群体从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针对地方经济社会改善的感知情况进行调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协同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任务推进实施情况进行获得感分析,让规划更贴近民生需求。关注民众忧心事,从海量数据库中自动获取、深入挖掘我省在发展质效改善、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可能面临的问题,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出降低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问题和症结所在,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脉搏,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为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提供基石。研判民众诉求,结合省内外发展环境新变化,打通民众诉求渠道,完善民众诉求机制,基于文本聚类、机器学习、观点识别等算法,对民众诉求准确全面感知,提炼各类市场主体对进一步促进“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诉求,为规划编制过程确定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措施提供参考。

  演绎预测,探寻规划编制新路径,研判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方向。基于我国发明专利、科研专项、创业投资、产业并购等大数据,分析“十四五”期间重点领域科技与产业转型核心趋势;结合专家问卷、访谈、调研等传统数据收集手段,对先进材料、生物与医药、能源与环保、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重点方向进行技术预见研究。预判重大战略和政策实施效果。结合最新形势,利用省直部门大数据,从政策环境、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资本投入、企业发展等角度对现有政策进行全景式分析和研判,建立大数据辅助决策的城市治理新方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对即将编制的“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预判,分析其可能覆盖的创新主体,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带动性等。开展重大舆情研判和风险防范。通过网络舆情大数据基础平台,强化“十四五”期间关联舆情信息分析和预测,快速准确地划分舆情级别,确定应对措施,做到科学研判、快速处置。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抗疫与复苏须惠及所有人

    近年来,美国采取了与多边主义背道而驰的单边主义姿态,因为美国认为国际组织对其保障自身利益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势力是一个障碍。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