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经验:促进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广州经验:促进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

刘品安 刘莎
2020-08-12 10:05:56  来源:成都日报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它汇聚了广州、深圳、香港、东莞及珠海等多个港口,同时又聚集了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科技产业,拥有“湾区群+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具备多极共生及梯度发展的特色。去年2月,国家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9+2”城市群分工协作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框架下的融合试验。按照规划,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正在改变着中国和世界。国际政治经济地缘战略悄然发生巨变,经济全球化、产业和市场现有格局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作为我国重大的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核心城市广州、深圳等的产业如何发展,引人关注。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大湾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其中港澳以服务业为主,珠江东西两岸则分别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其主要特征为:

  产业体系完备,但核心能力不足。大湾区内部产业体系完备,既有强大的传统制造业产业基础,又有以深圳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经济,创新能力突出。尤其在珠江东岸的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技术创新以应用为导向,贴近市场,以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半导体等为代表的产业链优势突出。但核心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芯少魂”,严重受制于外,外部环境的变化严重影响大湾区的产业基础。

  产业转化能力强,但自主创新缺乏。大湾区在紧跟世界先进技术的产业转化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基础研究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及原创技术不足,大湾区在经济总量上已具备比肩世界一流湾区的实力,但在产业结构、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与世界级大湾区相比仍存在差距。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偏于传统,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的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80%,而大湾区仅为62.2%,大湾区在向创新经济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仍存在大量的港口经济和工业经济。另一方面,大湾区缺乏独角兽等爆发式增长的企业,未能有效引领新经济发展。据报告显示,大湾区内独角兽企业仅23家。而旧金山湾区依托完备的产业创新生态,培育了超过100家的独角兽企业,引领世界产业发展变革。虽然大湾区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更具有应用导向,更贴近市场,社会资本活跃及市场化程度高,但在“核高基”方面研发投入不足,由于风险高,社会资本一般不敢涉足,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产业协同性差,存在较明显的产业同质化现象。大湾区的产业分工专业化程度在不断提升,但是部分城市间还是存在较强的产业同质化。有13个城市的产业相似系数超过0.7,其中深圳与东莞、惠州之间,佛山与中山、珠海之间的产业相似系数接近乃至超过0.8,产业趋同程度较高。这些问题在中美贸易摩擦和疫后产业逆全球化的冲击下暴露得更为充分。一旦贸易摩擦针对该同质化领域,容易使得区域经济遭受集中性冲击。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它所引发的危机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眼下,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一些国家出现“将供应链搬出中国” ,加快本国制造业回流的声音。全球化虽然不会消亡,但发达国家会逐步将一些涉及民生的中低端产业链移回本国。鉴于发达国家仍掌握高端产业链的绝对优势,这种转移的主动权,被牢牢掌握,这必然会影响世界贸易格局。逆全球化思潮冲刷着全球行业的方方面面,迫使多数行业做出痛苦但必须的产业链重构。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通用技术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并加速演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等新型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六大科技趋势——远程协作成为超级驱动器,数字原生品牌快速发展,沉浸式体验逐渐成熟,政务数字化加速,远程办公观念改变,一切奔向虚拟化。基于大数据、云计算、AI、5G等多元化解决方案纷纷涌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启了数字化转型,改变企业传统的运营模式。在线教育、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等需求迎来大爆发,数字化似乎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必选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取代将会进一步加速。物资仓储、调配的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将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新型耐储藏食品、新型生活必需品迎来大发展,这对世界各国的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都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7大举措增强广州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在大湾区的城市定位是“一个中心”和“三个支撑点”。“一个中心”就是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三个支撑点”就是要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为此,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的广州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

  一是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深化广深全方位相互支持和合作发展,强化广佛极点带动,高质量推进广清一体化,加快建设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为粤东粤西粤北城市融入大湾区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持,更好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近年来,广州相继与深圳、佛山、东莞、肇庆、韶关、清远等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持续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交通互联互通、社会公共事业、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深化合作,形成了一批开放性合作成果,为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联动。广州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积极落实国家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和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等政策。突出大湾区三地协同发展特色,推动大湾区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三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构建境内外协同互动的科技创新模式。加快推进创新“四核十三节点”建设,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谋划布局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港澳一起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四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国铁、城际、地铁、高快速路网建设,用好港珠澳大桥开通机遇,完善“四通八达、四面八方”的战略通道,推动与大湾区东、西两翼城市交通互联。

  五是推动产业协同升级。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云计算、数字经济、融资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推出了广东省内首个区块链产业扶持政策包——“区块链10条”,每个项目最高奖励300万元,黄埔区财政计划每年投入2亿元扶持区块链产业发展,推进区块链与AI、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应用,帮助珠三角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

  六是共建重大合作平台。加快推动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重点平台建设,积极参与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更多的先行先试措施。

  七是建设国际一流人文湾区。加快推进港澳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营造更便利港澳居民在广州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注重加强在食品、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合作,积极参与构建休闲湾区,加强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联防联治,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南方科技大学)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陈望道一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在践行信仰中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将一切奉献给了国家与人民。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陶行知:与共产党人风雨同舟二十年

    陶行知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至今仍然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激励广大知识分子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肝胆相照、风雨同舟,致力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