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跑”到“领跑”-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从“跟跑”到“领跑”

——成都借鉴粤港澳大湾区经验,构建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孙楚仁 易正容
2020-08-12 13:39:15  来源:成都日报

  7月15日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指出,成都“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更是开放的体系。只有高水平的开放,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发挥自身发展比较优势的同时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粤港澳大湾区内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为成都构建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优势产业集群化

  专注优势产业集群化,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经济体系构建离不开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城市一直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推动产业集聚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成都可联合德阳、眉山、资阳等周边城市,在高新区将具有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形成闭环,形成全产业链聚集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成都可让周边城市及中心区域的各区结合各自发展特点定位,不仅避免资源浪费,而且错位发展,更容易发展各区的优势产业。高端产业链条的集聚完善,将强力助推成都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成都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现代化产业建设提供新活力。借鉴深圳大力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借鉴大湾区以中心区域的创新中心为核心,周边土地要素充裕、人力资本成本有优势的城市为外围,大力发展“创新中心+制造基地”的合作模式,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中心集群,构建相应体制机制促进创新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的深入合作;利用5G发展机遇,布局5G产业,并通过5G赋能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升级与发展。构建“人工智能+5G+8K”应用示范先行区,打造全场景“人工智能+5G+8K”。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培育重大产业项目,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支柱产业。

  强化科技创新

  集聚科研机构,促进企业创新意识觉醒。广州、深圳一系列大院、大所、大装置不断聚集,按规划会形成集中科院“一院五所”、教育部属高校系列研发机构和以港澳为主体的境外合作科研机构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团体。成都及周边同城化发展的城市也可布局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吸引全球有创新科研成果的团队入驻。建立成都或西部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共享平台,鼓励企业在大学或科学园区内建立基础研究中心,加强引导企业参与国家级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促进企业创新意识觉醒。

  排除人才内部流动障碍,实现高层次人才自由流动。学习广州建立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让高层次人才的安居、子女教育和人才政策的申请等通过一个窗口解决。成都及周边城市,甚至成都与重庆建立互通互认、共建共享的人才引进、评价、服务体系,在购房、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实施一体化策略,消除人才流动壁垒,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流动提供更高效的公共服务。积极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体制机制,共建共享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及多样化人才交流平台,推动人才、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创新要素在区内便捷高效流动及科技协同体系的建设。

  完善创新市场的法律法规,规范创新市场发展。深圳近两年先后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系列规范创新市场的法律法规。成都也应完善创新市场立法,并在成都及周边城市内推广示范,助推成都及周边城市创新发展。

  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甚至原始创新的跨越。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从“三来一补”起步,到“模仿式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如今迈入了“原始创新”阶段。今后,成都也应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学习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并依法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重点攻关基础核心技术。

  强化创业孵化,助推创新创业。规划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与不同高校合作建设多个创新中心,形成主题孵化空间,承接高校创新成果产业化与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广州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建设企业孵化器、创客空间,不断完善创业孵化链条,力争建成西部最大科技孵化器集群,打造“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全链条孵化加速及产业化体系。

  打通金融市场

  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成都的“科技金融”“农村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等特色金融业。尝试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各市保险合作,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健全创新型金融体系,构建多元化、国际化、多层次、互补型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吸引更多国际金融服务机构集聚,建立金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进各市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特色金融合作。在金融监管制度、监管框架、法律框架等方面加强对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的监管和引导。

  加速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推进制造业和现代金融业的技术合作。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企业价值链从以制造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加速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建设现代服务创新区,打造新贸易创新中心,谋划贸易集聚,大力引进新型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智能贸易等业态,打造“制造+贸易”新模式。

  改善营商环境

  完善政策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学习广州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引智引技政策和风投政策,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体系。在成都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强化法治政策保障”,建立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区内最大化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力促投资项目快速落地和实施,规范行业进入和退出机制,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政策供给、行政审批、科技政策兑现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推进机构调整,在高新区专设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别推进高新区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城市间协同融合,便利化产业投资。借鉴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经验,加快城市内部、城市之间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优化城市间交通网络布局,构筑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抓好缩短各城市间通勤距离项目的建设。推动协同发展的城市间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实现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在重点和热点区域及重点交通线路全覆盖。

  多部门合作,助力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学习深圳从基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和环境创新等维度优化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强化对研发关键环节与场景应用支持,开发搭建政企服务平台,多部门协调,并与辖区内金融机构合作,实现银企对接,切实解决企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困难。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中可以借鉴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方针和实施方案,完成各城市间的开放融合,并针对成都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助力成都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陈望道一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在践行信仰中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将一切奉献给了国家与人民。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陶行知:与共产党人风雨同舟二十年

    陶行知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至今仍然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激励广大知识分子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肝胆相照、风雨同舟,致力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