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陈云龙
2020-08-14 10:03:15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今年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7月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意见》和《纲要》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精神,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具体落实。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标志,是共产主义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对于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意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了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突出劳动教育的思想性,强调“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指出劳动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纲要》则提出,“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强调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劳动的育人功能。开展劳动教育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

  人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方方面面社会条件的制约,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社会主义通过教育来培养实现共产主义的全面发展的人。对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社会主义一刻也没有放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依据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要求,《意见》强调,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这样,从“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出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条件。

  在教育中,如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并将其规定为共产党人的行动纲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劳动和劳动教育,强调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

  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意见》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方面,让学生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主动分担家务,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服务性劳动教育方面,强调让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参与社区治理。在生产劳动教育方面,强调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丰富职业体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这样对劳动教育的进一步细化,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独特育人价值。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构成了人所特有的生存方式,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基础。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通过实践,人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还可以改造世界,在实践中,自然、社会和人都在发生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动”,并且激励青年同志努力实践,勉励他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意见》强调要通过实践开展劳动教育,明确指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这样,通过实践的策略,落实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要求,在实践中对人进行全面培养。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