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实践“两山”理念 科学引领“两山”转化-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生动实践“两山”理念 科学引领“两山”转化

刘瀚斌
2020-08-18 08:43:52  来源:解放日报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两山”理念从孕育、诞生、发展、完善到走向成熟,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路径选择。

  在“两山”理念中,实际上阐释了对绿色发展认识的三个阶段: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是不考虑资源环境的可承受力;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寻求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兼得;“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就是经济优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两山”理念突破了工业文明传统模式下价值观的局限,明确了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演化结果,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在新时代的理论光辉。

  从浙江安吉到陕西秦岭,从长江大保护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案例正在生动实践“两山”理念。下一步,推进“绿水青山”型资源环境要素向“金山银山”型资产转化,还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发力:

  第一,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界定。

  从广义视角来看,自然资源资产包括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属性。

  比如,石油、土地、矿山、森林、水资源等自然要素,会给人类直接的经济回报。而优美环境提供的美感、旅游胜地的体验感等,便是自然资源存在的非经济价值,或可称为“未被发掘价值”。这类价值无法迅速量化,不能即刻带来“看得见”的报酬,却也不能忽视。

  只有从广义层面进行界定和保护,才能完整描摹自然生态的全貌。唯有进行资产概念的拓展,才有利于激发社会各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帮助政府实施更精准的政策,进而更好地凝聚绿色发展共识。

  第二,对自然资源进行多维度确权。

  由于历史的原因,煤矿、森林、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使用权一度让渡给了国有企业。这种使用权利的过渡,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自然资源产权的归属,极易形成“反作用力”,导致“搭便车”现象。

  为此,有必要引入经济、历史、地理、环保、生态、法律、行政学等多学科力量,对确权的对象、确权的主体进行明晰。

  第三,对自然资源进行价值评估。

  生态产品的价值评估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环节,评估方法包括价格意愿法、重置价格法、市场替换法等。现在较为普遍的是进行“实物量”统计核算,形成自然资源统计表,再进行价值评估。

  实际上,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配置效率,才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保证。通过评估资源价值,使得资源环境和货币资金、高新技术、法规制度,一道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在资源集约和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倒逼技术、制度、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第四,构建生态环境普惠机制。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百姓心中都有一个“美丽中国”的梦想,需要依靠普惠机制的构建来实现。这一机制的形成,包括治理参与和城乡享有等内容。

  通过对国外环境政策的研究可以发现,政策的一大重心在于“用怎样的规则保护环境”,着重于规则意识的培育。这种规则意识的培育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审视自然生态,让人人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管理者。

  以往的环保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新形势下,伴随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必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建设,创新乡村环境治理模式,通过“绿水青山”来建设“美丽乡村”。

  (作者为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