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文化自信 展示中国精神-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彰显文化自信 展示中国精神

郑崇选
2020-11-24 09:07:28  来源:解放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浦东要“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文化发展,持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繁荣之道,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塑了以改革开放为灵魂的浦东精神,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实践范例。

  第一,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精神动力。

  浦东开发开放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事业发展的最大“软实力”,不断推动其落细、落小、落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五位一体”整体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生动体现。

  作为改革开放国家战略的“窗口”,浦东敢于突破各种制约因素,将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政治、经济、民生等各项综改制度。

  比如,大刀阔斧精简审批事项、优化政府行政流程、推动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在更为高效、透明的行政服务中体现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正。

  又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优化开放格局,增强贸易便利化程度,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自由、平等。

  再如,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构建较为健全的民生保障体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以高质量发展引领高品质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来自人民、回到人民”,在日用而不知的生活世界中凝练为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浦东二次创业、勇当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标杆提供了强大的信念支持与精神动力。

  第二,从融入到引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科学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文化建设在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化理解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大都市到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目标的确立,表明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整体建设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也成为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呼应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精准表达。

  30年来,浦东文化建设承担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当前,浦东文化建设在重大文化设施配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健全、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加强等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不仅很好地融入了上海整体的文化发展格局,甚至在某些方面正在发挥标杆和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浦东的文化形态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开发开放初期乡村文化为主、城市文化为辅,转变为以高度都市化为主、乡村文化为辅,实现了从乡村文化向都市文化的现代性跨越。

  第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城市建设内涵。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共同繁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浦东开发开放不仅是为了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也在为经济发展、物质丰富之后探索一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代文明观,构建一种更为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30年来,浦东文化发展注重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这不是抽象的概念或口号,而是具体体现在文化工作中,落实到每一个群体和个体身上。

  一是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空间,包括重大的功能性文化设施以及街镇、大居、居村的文化设施。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型文化空间,为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理载体。

  二是建立合理高效的文化产品供给体系,不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搭建起“服务联网、百姓点单、资源下沉、服务成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街镇、居村的全覆盖。

  三是搭建各种有效平台,如小型的社会组织、群文团队、基层文化议事制度等,大力推动基层群众的自我治理,激发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的积极性。

  第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城乡文化均衡互补发展。

  浦东开发开放30年经历了一个超常规的城市化过程,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农业化到后工业化的巨大跨越,实现了从相对封闭到高度国际化的开放格局。在这一过程中,浦东文化发展经历了多种文化形态的传承与累积,积淀了类型多样的优秀文化资源,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都有丰富呈现,彰显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标识度。其中,浦东开发开放30年过程中所进一步弘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是成为浦东文化的精神密码。

  面向未来,要在对各类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以现代文明进一步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生机,在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融合互补中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综合文化系统,构建一种具有浦东特色的现代文明形态。

  城市和乡村的互补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时代命题。浦东开发开放30年探索出的高度城市化、高度国际化的区域文化发展之道,对城乡文化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城市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文化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乡村的健康发展,则可以弥补城市的过度物化,不断提供丰厚的人文滋养。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浦东在急速的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不仅没有抛弃自身的乡村文脉,反而借助城市化提供的经济基础卓有成效地进行了乡村文脉的探索、创新,使城乡发展呈现和谐共荣的良好态势,为全国其他类似区域提供了有益启示。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公共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