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前瞻-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今日关注

“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前瞻

杨永恒
2020-10-28 13:52:41  来源:人民论坛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风险挑战,我国高效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本文旨在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并对“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展望。

  “十三五”时期我国各方面发展概况

  一是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增长动力进一步优化。2019年,我国GDP总量达到99.1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我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从2016年的14.7%上升到2019年的16.4%。2016-2019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9.4%,远高于美国同期17.3%的水平,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为14亿多人口的大国,2019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为“十四五”时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2016-2019年,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平均在60%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凸显了内需特别是消费对于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作用。“十三五”时期,受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进出口增速出现波动,但依然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2019年,中国货物贸易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量的12%,比排名第二的美国高约1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农业方面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基本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目标。制造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4.4%,较2015年增加了2.6个百分点。服务业“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2020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6.5%,较2015年提高近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2014-2019年,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从26.1%上升到3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19年达到67.7%,均高于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三是创新驱动成效显著,科技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科技投入力度持续增强。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23%,较2015年提高了0.17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6月末,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3件,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期末12件的目标。专利质量显著提高。2019年末,国内发明类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占全部国内专利授权数的78.2%,较2015年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科技助推经济动力更加强劲。2019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较201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接近“十三五”规划期末60%的目标。

  四是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民生福祉明显改善。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0733元,剔除价格因素后约为2010年的1.98倍,预计2020年底可以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2016-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5378万人,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期末5000万人的目标。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4.4%,完成或接近完成“十三五”规划期末60%和45%的目标。民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2019年,我国养老和医疗参保人数分别为9.67亿人、13.54亿人,分别较2015年增加1.09亿人和6.89亿人。2019年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77.3岁,比世界平均预期寿命高近5岁,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2019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9.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年,完成或接近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有8亿多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创造了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发展奇迹。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从1978年的0.410上升到2018年的0.758,是联合国发布该指数以来唯一从低人类发展水平跨越到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

  五是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时期,我国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取得了重大成效,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节能降耗减排取得突出成效。2019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1%,比2015年累计下降18.4%,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万元GDP水耗67立方米,累计下降20.6%,接近“十三五”规划目标23%;万元GDP能耗为0.49吨标煤,累计下降13.2%,接近 “十三五”规划目标15%。2019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15%。天然林资源恢复性增长持续加快。2018年,全国森林面积为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2.96%,接近 “十三五”规划目标23.04%;森林蓄积量为175.6亿立方米,完成了165亿立方米的“十三五”规划目标。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2%,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浓度显著下降为40微克/立方米,均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2019年,全国地表水监测的1931个水质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体比例为7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为3.4%,比2015年下降6.3个百分点,均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2018年已累计减少11.9%、15%、23.9%、24.7%,均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

  六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增强。“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我国在世界银行开展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升,从2015年的84位上升至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财税改革深入推进,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明显。2016-2020年上半年累计实现实际减税降费6.78万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实际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7.78万亿元。“一带一路”建设成就斐然,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扎实推进。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目前,人民币已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官方外汇储备货币,全球70多家央行已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储备。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除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少量指标外,绝大多数指标在“十三五”期末均能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尤其是在民生保障、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约束性指标,体现了我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及在保障民生福祉、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突出成就。

  “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必须处理好下面的几个问题和挑战。

  一是如何平衡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在过去较长时期内,GDP增速都是我国五年规划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虽然是预期性指标,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视其为十分重要的发展指标,层层加码,事实上成为“指挥棒”。为保持高速经济增长,政府进行了大量的公共投资项目,由于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率相对低下,导致整体经济效率和经济质量下降,又不得不为了维持增速进一步加大公共投资,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违背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若继续强调经济高速增长,容易扭曲地方政府行为,扩大低效率投资,并对市场主体形成挤出效应。

  二是如何推动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处于世界银行定义的中高收入国家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约1.2万美元);但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3.1万人民币,略高于世界银行中等收入群体的下限水平(约2.5万人民币)。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约占人均GDP的43.3%;而2018年,美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万美元(PPP),约占人均GDP的84.4%。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约为8.7%,落后于GDP年均增速9.8%。经济增长的好处如何更多地相应转化为居民收入和财富的增加,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三是如何提升创新尤其是基础创新能力。2019年,我国R&D支出达22143.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绝对数仅次于美国;但R&D支出占GDP比重为2.23%,低于美国2.8%和日本3.2%的水平。当前,基础研究已经日益成为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但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欠缺,导致原始创新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19年,我国基础研发投入仅为1335.6亿元,约占R&D支出的6%,远低于美国约15%的水平。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9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虽然上升到了第14位,但是与美、英、德等创新性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专利转化率低,市场竞争力不足。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我国有效专利实施率仅为49.4%,其中企业为63.7%,科研单位为38%,而高校仅为13.8%。

  四是如何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按照“广覆盖、低水平、可持续、促发展”的建设理念,我国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较高的覆盖率,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但覆盖质量不高、服务水平和效能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2017年,我国平均44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平均辐射半径约为57千米。按照国际图联标准,每5万人拥有1所图书馆,有效服务半径为4千米。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各类养老床位数约为754.6万张,约占全国60岁以上人口的3%,远低于主要国家5%-7%的水平。随着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城市,过去按照行政层级和户籍人口来规划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的做法,越来越捉襟见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公共服务面临着从数量向质量、从规模向结构、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十四五”时期,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要不断匹配人民群众丰富多样且不断变化升级的需求。

  五是如何实现更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物质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国较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在生态环境、能源、资源等方面遗留了较多的历史欠账,例如大气、水、土壤的污染特征仍然突出。近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水耗和碳排放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依然高于主要发达国家。2017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大约是美国的2.1倍,德国的2.6倍。近年来,随着网购、快递、外卖等新消费业态的飞速发展,外包装、塑料、固体废物和废水等垃圾量急剧增长。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的理念还有待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

  六是如何提升政府管理社会和服务民生的能力。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领域的发展日趋成熟,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更加精准,调控市场的手段比西方更多,市场主体也具备了相当的活力,未来保持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应该不是难题。然而,我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能力相对薄弱,由于国情、体制和文化等差异,也很难从世界其他国家找到可以复制的模式。这些领域恰恰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关键领域,增强政府在民生和社会领域的管理能力应该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的重点发展领域。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竭忠尽智 执着探索

    张闻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 学问,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做

    金冲及是著名的中共党史和中国近代史专家,尤其在中共党史方面著述丰硕,有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学界空白,在方法和风格上影响了年轻一代学人。

  • 张颢瀚:肩负沉甸甸的责任前行

    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殊进程,更需要中国的学者进行针对性的、前瞻性的、实践性的研究和创新。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