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统一”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今日关注

坚持“四个统一”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迈上新台阶

赵楠楠
2020-11-25 15:33:58  来源:南京日报

  大运河孕育了一条高效益、高品位、高颜值的经济文化生态长廊,保护好大运河是沿线地区的光荣使命和崇高责任。

  坚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共识和呼声。”生态文明是最根本的民生,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优先考量,坚守生态文明建设底线。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优化,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资产。大运河江苏段水网密集、人口稠密,生态资源本底较为敏感脆弱,生态修复保护必须要走在前列。一方面,在强调大运河的经济和文化属性时,不能忽略其生态属性。大运河的生态涵养功能,是共建人水和谐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和利用大运河,有助于改善沿线环境风貌,为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要组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同盟,形成协调配合、联动互动的大运河保护新格局,构建水、陆、空一体化的生态监测和预警体系,增强大运河保护实效,守护好生态底线。

  坚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沿线名城名镇修复相统一

  大运河文化遗产包括核心遗产、关联遗产和连带遗产,核心遗产与大运河及河道直接相关,关联遗产包括沿岸城乡等相关遗产,连带遗产包括沿线城市范围内的文化遗产。运河沿线名城名镇都是大运河的关联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运河名城名镇与运河文化是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传承大运河文化,就要着力抓好对沿线名城名镇等历史文化聚落的保护和修复。首先,要做好沿线名城名镇的本体修复,梳理其与大运河的历史渊源,澄清城镇如何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摸清其文化“家底”,打造特征鲜明的运河文化标识。其次,要做好沿线名城名镇的真实修复,保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在商业化浪潮中不失原真性,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再次,要做好沿线名城名镇的完整修复,将遗产本体、安全防范与环境风貌综合起来,提升名城名镇的建设品质,实现传统躯体、文化灵魂和生态风情的有机统一。

  坚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文旅融合发展相统一

  作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大运河的美誉度在历史中形成,具有先天的文化遗产优势。运河文化遗产经过千年流转的实践活动淬炼而成,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是运河沿线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先天优势。推动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经成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必然选择。保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文旅融合发展协调并进,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运河历史研究,深化运河文化内涵研究,挖掘地域优势资源,科学规划运河文化标识示范工程,打造文旅融合优质项目,建立运河文化展示核心区和示范区,推出具有文化积淀、浓缩时代记忆的旅游产品,增强运河文化品牌认知度。二是要健全区域间常态化协作机制,打造规模化、集约化、高品位的文旅集群,做优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做好文旅产品孵化器,做强运河文旅产业。三是要整合资源,突出江苏特色地域文化高地,推出江苏运河文旅精品线路,打造江苏大运河文化带的“增长极”和“排头兵”,把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生产力。

  坚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相统一

  历史上,大运河作为华夏腹心地带的黄金水道,是沟通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的主动脉,承载着南北通衢的使命。大运河南北纵贯江苏全境,在江苏省内河道全长690公里,构成了水乡江苏的骨干网络。2500年来,大运河江苏段基本保存完好,至今仍在发挥航运功能,是目前国内大运河中通航条件最好、航运价值最高的水道,有力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一条高效益的经济长廊在江苏大运河两岸加速崛起,促进区域发展,造福两岸人民。作为流动的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与航运不可分割。航运在,大运河的活力就在。今天,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就要着力提升河道水系综合利用水平,提升运河航运转型。首先要强化水资源管理,确保大运河江苏段水质稳定、船畅货安、绿色通航。其次要升级水利水运设施,推动航道扩容升级,提高运河水上运输量。再次要改善航运服务质量,完善大运河航道网络体系,保证大运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条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带。

  (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副教授)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