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把握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04-03 08:13

  原标题:把握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媒体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契机,更是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内容。

  “融合”是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媒体自身应以“智能融”为抓手,以参与中国经济发展为新契机,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己任,把握好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这一全新阶段要求媒体保持“专业性”与“人文关怀”,既是有容纳度的“融合体”,又是有温度的“人格体”。

  适应媒介新生态

  在5G、人工智能等具体媒体应用、模式方面,媒体机构要能“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在媒介内容的生产与消费上要能不断自我更新、流程再造,提升传播效率、提高传播效果,以适应媒介新生态与国际国内传播新形势。

  相校4G,5G是一个全新生态。5G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万物互联”,万物互联扩展了我们对于“屏”的认识,我们面对的不再是某一个屏,而是若干个排列组合后的“复合屏”,应以万物互联的思维来拓展对媒介终端的想象力,并据此实现相应的媒介生产。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新闻业带来巨大冲击。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推下,媒介融合目前已经到达一个新阶段——“四全”阶段,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无论央级融媒体、省域融媒体,还是县级融媒体,下一阶段重点都在于媒介融合的深化。

  “智能融”是媒介融合的重要抓手。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芯片、大数据、5G 等技术的发展和逐渐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自我迭代,智能机器在模拟人类思维与情感方式上将有跨越式前进,对于这些不断发展的技术触角需及时动态跟进,并将其放置到具体应用场景中进行研判。与此同时,随着芯片和传感器的超微型化、轻量化、廉价化,可穿戴设备的普及逐渐成为可能。移动计算正在转向手腕、手指、头部、腰部和脚部的可穿戴设备中,可以说连接无处不在,介质无处不在,延伸无处不在,媒体无处不在。可穿戴设备通过提升人的智能、体能和感能的“增强智能”来实现 “增强人类”,促成了“人—机”之间更紧密的结合,人机之间成为一种协同共生的新型关系。建立于这种信息关系上的计算模式可实现对用户自然、持续的感知,对媒体而言,这无疑是颠覆性的革新技术。加之,“虚拟现实”技术给媒体提供了一个讲故事和展示信息的新维度,它拉近了媒体与传者受者之间的距离,媒体与用户融合交互的方式因此进入新阶段。人与新闻现场的距离由远到近,不断融合:“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带来的对新闻现场的重新体验;场景传播、浸泡受传等使得新闻变得360度“全景”“动态”与“可感”起来。360度全景播放器将使人置身于一个故事中,真正地成为这个新闻的现场见证者,成为这个故事的一部分。人与新闻发生地的距离是一种“咫尺天涯”的“身临其境”,人与新闻现场在不断融合中也消弭了边界。

  实现信息传播与公共服务双融合

  媒体机构可通过“试点探索”激活新业态,通过“制度创新”优化新模式;通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公共服务与信息服务”的服务意识充当“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具体到县级融媒体层面,通过服务更好地引领实体经济发展并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去。

  国家级融媒体高质量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合而能融、融而能通、通而能连、连而能动”。前两个阶段“合而能融、融而能通”涉及媒介机构内部的理念整合、机构融合、流程再造等多个环节。而“通而能连、连而能动”这两阶段则涉及媒介机构与外部的连接,包括与用户、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连接与联动。连接的方式各式各样,但可以肯定的是“连而能动”中“动”的指向是一致的——融媒体的高质量发展应以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为衡量。媒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由创新驱动发展”,要坚守两个方向:一为“求真”、二为“公益”。在后真相时期,媒体必须担当起对信息进行“核查”与“甄别”的功能,不但能够发现真相,还有能力将真相报道广远,让事实占据舆论场,让负责任的报道成为主流声音。

  此外,媒体可以在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搭建桥梁,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协同化治理。在实现了媒介自身的融合后,县级融媒体进而就要实现“信息传播”与“公共服务”的“双融合”。融合后的媒介协作体作为县级服务型政府的参与者与建设者,强化信息功能、拓展服务功能,实现媒体中心与电子政务中心合二为一,加强基层媒体的传播力与舆论引导力,推进社会治理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积极参与国际传播体系建设

  媒体机构要积极参与到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中,将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叙事”用在地化的方式讲清讲好,从而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铺设“舆论通路”。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传播叙事也经历着自身变迁,每个时间段都有各自叙事的内容与着力点。对外传播国家叙事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反映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革命叙事”,富起来的“改革开放叙事”,以及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强起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叙事”。脱贫攻坚是“发展叙事”的重要构成、实现保障与成就展示,它具备“多线条复合叙事”特点且具有与国际对话的“共通议题”优势,是当代中国人共同行动的叙事,是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叙事,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活化”叙事,是中国深化改革给世界带来发展新机遇的叙事,向世界全面讲述“传统的”“当代的”“世界的”三个维度的中国。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企业海外舆论生态更为复杂,这一情形下建构企业海外新形象尤为重要。体育赛事提供全球多元传播场景,是企业形象国际展示平台,利用体育赛事的共通议题与共情传播可有效跨越意识形态传播壁垒,更好地传播丰富立体的中国企业形象与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国家形象。即将到来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新时期中国企业全球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提供了新契机与传播共振场域。

  促进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

  在城市建设方面,媒体也大有可为,可以便捷地收集市民对城市治理的反馈、对城市建设的构想,并能搭建各方沟通的桥梁,促成问题难题的圆满解决与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从而使“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落到实处。

  中国进入新时代,城市建设也面临着从物理空间改造与建设到文化空间的建设与价值引导的转变。在此进程中,媒体在推进城市更新、城市建设、城市传播方面将大有可为。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介质特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鼓励公民参与到城市建设中。媒体作为智能化城市建设与社会治理中介,既是一个信息平台,又是公共服务平台。它能更方便地聚集社会公众,作为城市的社会组织,协调社会行动,促进公民主动协同,增强社会凝聚力,群策群力、共管共治,推进城市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此外,媒体在促进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方面大有可为。比如通过网红地打卡、网红城市宣传,吸引并鼓励公众参与城市建设,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推进城市从此前的经济空间、物理空间向精神空间、文化空间转向,从而实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自我更新。

  总而言之,期待媒体的未来:力求在融合中不被消融,在连接中凸显力量,在行进中坚守时代价值。

  (栾轶玫,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