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要用活用好用足地方史资源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思政课教学要用活用好用足地方史资源

——以天津地方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思考为例

来源:光明网
2021-04-12 11:07

  原标题:思政课教学要用活用好用足地方史资源(主题)

  ——以天津地方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思考为例(副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思政课教师要有历史视野。其中历史视野涵盖地方史或者区域史的领域。天津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有“百年中国看天津”之说,发生在天津的一些重大事件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天津高校而言,将天津地方史有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对于不断增强“纲要”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天津地方史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纲要”课的讲授应该“侧重讲历史规律”,而不是重复中学历史教学中讲过的历史人物、事件、事实等。因此在保证“纲要”课理论深度的前提下,要精挑细选教材之外的史料、案例,使其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保证“纲要”课的理论深度。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等,这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在天津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这些地方史料和素材一般比较具体、直观,涉及的人物、地点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距离学生比较近,对学生而言是“活着”的历史,有亲切感,有吸引力,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在要求。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学生在由知识接受向价值信仰转化的重要载体。地方史资源所依托的各种陈列馆、纪念地是天然的实践教学场所。天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大学生通过实地参观纪念馆、名人故居、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可以从英雄人物的不畏牺牲中思考人生、感悟信仰的力量;可以真正做到将实践体验、知识获取、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德育功能。

  三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树立科学历史观的内在要求。历史虚无主义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搞乱人心,正在侵蚀和影响到学生的历史观,因此要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纲要”课教学中融入地方史资源,特别是红色资源,向学生传授完整、全面、真实的历史,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天津地方史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具体路径

  天津地方史内容资源丰富而多样,既有理论性强的研究成果,也有十分生动的文物展品,而且近代以来的许多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都曾在天津工作生活,他们的故居或纪念馆大多得以修缮保护,比如袁世凯、梁启超、张学良、段祺瑞、冯国璋、溥仪等,这些历史遗迹是“纲要”课教学中“近水楼台”的资源。笔者认为,天津地方史融入“纲要”教学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具体路径,有如下几条。

  一是以案例教学融入“纲要”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纲要”课教学的主渠道,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融入天津地方史的相关内容,可以在深化教学内容生动性、学理性的同时,增强其亲和力和感染力。如教师讲授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时,可以使用天津租界案例,以此向学生讲清楚,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剥削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与落后的总根源,可以有力回击所谓帝国主义侵略的亦具有进步作用的观点;讲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时,可以使用洋务运动在天津的案例,让学生生动全面地了解近代中国在现代化推进过程中所取得成就以及所遇到的阻力,深入理解为什么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等等。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相关地方史案例的融入,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历史和人民选择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二是以现场教学融入“纲要”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是“纲要”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天津丰富的实物遗迹有助于“纲要”课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实践教学可以将党史为主题贯穿全程,充分利用天津的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如讲述“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可让学生参观天津觉悟社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周邓纪念馆等,结合历史图片、革命文物,将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了解天津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历史进程和活动轨迹;讲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南开大学校史馆和思源堂,使学生了解南开大学是我国第一所惨遭日军炸毁的高等学府,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残暴罪行。通过“参观体验+现场教学”的思政实践教学课,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三是以调研报告融入“纲要”课过程性考核。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要求明确规定,要采取多种方式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要注重过程性考核。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政课的考核方式应该是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相结合。因此可以让大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以青年人的视角观察社会、思考人生。调查以小组形式进行,5-7人组成一个小组,其中一人为负责人,其他人为参与人,每个小组提交一篇书面调查报告,并在班内课堂教学中进行调研报告汇报展示,由教师和学生评委共同评定调研报告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如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内容时,调研报告可以是改革开政策给天津城市面貌改善的调查、天津自贸试验区情况调查、结合天津抗“疫”故事来看中国道路与中国制度的自信状况调查等等。这种考核方式既能把天津生动的地方史融入“纲要”课内容,又能提升学生统筹规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地方史在“纲要”课上的应用,既可以使教学内容兼具理论性和趣味性,又能提升“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地方史融入“纲要”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需要顶层设计,从学院到教研室到“纲要”课教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课程合力;二是应用地方史到“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小见大,服务于“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三是实践教学是地方史融入“纲要”课的重要方式,要精心设计,扎实开展实践教学。总之,将地方史融入“纲要”课程,特别是异常丰富的天津地方史资源,有望大幅度提升“纲要”课的教学效果,“纲要”课教师要认真思考、严肃对待,从根本上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张秀阁,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 、天津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爱玉,天津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