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人才自由畅想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让科研人才自由畅想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2021-04-13 07:55

  原标题:让科研人才自由畅想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这必将激励更多人才矢志创新。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创新。但少数地方“人才帽子”满天飞,部分科研申报不拼实力拼“关系”、不看质量看资历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企业囿于“吃快餐”心态在创新尤其是人才培养上舍不得下本钱、花力气。

  激励创新,就要打破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樊篱,为人才“松绑”。要完善人才评价制度,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突出品德、能力、质量和贡献,注重评价人才原创成果、核心技术和工作绩效。要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为创新鼓劲加油。

  创新不问“出身”,要大力推行揭榜挂帅,以市场“赛马”和竞争机制支持人才干事创业,充分激发鲶鱼效应。聚焦亟待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攻关项目张榜公示,谁有本事谁揭榜,谁干得好就支持谁,寻求资源的最优组合。要坚持英雄不问出处,既防范“以帽取人”、论资排辈,也杜绝人情关系、利益捆绑,将抓创新的重大使命交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手中,让有能力的领军人才脱颖而出。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甚至需要坚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攻关,经历多次失败打击才能产生质的飞跃。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营造足够宽松的环境,让科研人才心无旁骛地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广大人才也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钉钉子精神,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甘坐“冷板凳”,努力孕育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

  (孙萌,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