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内涵和治理效能提升探究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内涵和治理效能提升探究

来源:人民论坛网
2021-04-13 08:12

  原标题: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内涵和治理效能提升探究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由诸多领域构成的大系统,安全生产之于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关乎国家生存、人民生命安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工业化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随之而来的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事故以及给劳动者带来的伤害,日益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矛盾,严重影响国家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安全生产做出论述与批示,“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做出部署安排,指出要“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

  过去我国安全生产的管理部门是国家安监总局,负责综合监督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虽然推动了安全监管从传统方式转变到现代管理手段,但问题仍然突出。过去安全监督更多侧重安全生产管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单灾种”型的应急管理体系,但安全生产问题往往由多种原因造成,涉及多个部门,传统的安全监管方式容易造成多部门联动协调不充分,从而降低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效率。

  有鉴于安全生产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头等大事,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一次重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已经从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转变为现代化的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国务院安委会分别于2020年4月部署开展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12月印发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重点强调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盘子,不断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和方法,予以统筹考虑和科学推进。

  后疫情时代,安全生产进入新阶段,要从根源上解决安全生产的种种问题,统筹发展和安全,采取高效能治理是关键,这要求治理主体站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构建现代化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现代化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就是要在安全生产领域内发挥制度优势,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新发展理念,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要找准构建安全大格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根据宏观政策,扬优势、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完善治理机制,完善治理体系;要不断将技术创新融入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治理,实现治理精准化、智能化;要加强基层治理,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服务大安全格局,为“十四五”开好局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治理现代化和安全的契合逻辑

  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家安全,都把维护人民安全作为宗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安全生产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从这个角度讲,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是统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全的关键。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链中,国家安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为依托,生产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战略支点。

  安全生产治理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是定国安邦的重要基石,是安全生产的前提。统筹经济发展和生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近期发生的山东栖霞金矿、烟台金矿事故,迟报瞒报事故,严重影响救援最佳时机,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性质严重,影响恶劣。重大事故暴露出了生产单位内部基础工作与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短板与薄弱环节,部分行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点行业企业违规建设生产,专项整治不深入不扎实、事故教训吸取不深刻、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制度措施和现场管理“两张皮”,整体安全基础薄弱,机械化程度低,落后产能不升级,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较弱等问题。实现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以科学的治理手段治理以上安全隐患,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安全生产领域的生动写照。

  安全生产与国家安全多个领域相互渗透,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要把“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贯穿在安全生产治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个领域,妥善安全生产治理与国家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相协调,从而促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

  安全生产治理是塑造国家安全的有力抓手。塑造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预防性、建构性和前提性措施,是更具前瞻性的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是党治国理政、保障国泰民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国家安全的含义应当具备安全的所有要素。国家安全系统是一个动态有机的系统工程,应该认识到安全生产治理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升级的过程,各种安全问题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相互渗透、转化,相互交叉。在2020年12月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会议上,党中央提出要构建大安全格局,明确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是顺应新时代新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安全格局的构建,标志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从观念到治理的转变。安全生产治理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大安全格局的内涵与外延,在安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之,发展之,完善之,从而激发社会活力和新动能。

  安全生产治理更加强调政治性与整体性、安全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的上位。安全生产具有安全与社会二重属性,安全生产治理既有社会治理的一般性,又有其独特的安全特殊性与时代性。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功,总体国家安全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治理水平也相应提高。但安全不是单方面的,共同性是安全的内在要求,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是包含平安城市建设、公共安全保障工程、社会治理、国家安全在内的系统治理。当前,重要行业与重点领域安全风险依然存在,新形势下要坚持系统思维,紧密结合国家治理,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统筹安全生产治理工作,平衡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前预判未来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与威胁因素,营造安全发展环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准确把握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安全生产治理的内涵。从《安全生产法》制定角度来看,安全生产只有做到“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才能保护生产力;只有做到系统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才能解放生产力;只有做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壮大生产力;只有开展现代化安全生产治理,才能发展生产力。

  安全生产治理要以“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红线为总体要求,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的科学治理要求,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协同推进国家各个领域的大治理现代化进程。

  坚守红线总体要求就是要把维护人民安全作为宗旨,要在治理过程中,坚持生命至上,坚持人民至上。系统治理是指坚持系统思维,利用系统性原则和方法实施的治理,安全生产作为一个相互关联而又彼此耦合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领域多、跨度大,要将各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中通盘考虑、整体推进。对高危行业,其高危险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治理模式要坚持系统观念与全周期治理意识,任何一个链条出错,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带来重大安全事故。

  依法治理是运用法治原则和法治方式进行的治理,实践证明,只有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综合治理是多个组织部门和单位联手,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手段,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项所实施的治理。今天的安全生产,从传统的高危行业,已经延续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等领域,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生产力。

  源头治理是对治理对象从本源问题上进行的治理,从源头治理上指导相关行业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从源头遏制违法违规的生产行为,就要强化基层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开展基层安全生产治理标准,安全监管网格化建设。

  专项治理是根据专项问题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治理,安全生产的工作领域大部分为高度专业化的行业,需治理主体认真分析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特点,针对症结、难题,敢于碰硬,开展拉网式、起底式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高质量推进安全发展,推进高效能治理,实现安全生产高效能治理。

  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是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统一。现代化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是按照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制度要求建立起来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现代化的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是运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的制度管理安全生产各要素表现出来的效能和能力,是安全生产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在治理过程中,政府、企业、安全服务机构与社会相关组织是安全生产治理四类主导行动主体,发挥着各自治理作用。结合以上推理,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可以凝练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行动主体,为避免发生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的现代化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

  提升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效能的主要路径

  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着手,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构建现代化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从根源上解决安全生产的种种问题,使各地方严守安全发展底线红线,补齐安全生产领域短板,提高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进而提高安全生产治理能力,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安全生产治理属于社会治理的范畴,因此结合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提升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效能:

  发挥制度优势,构建新形势下安全生产机制体制与法律法规体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化“放管服”政策,优化安全生产的政府体制与企业体制,全面构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治理制度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预防控制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刻汲取重特大事故教训,将安全生产相关内容纳入生产经营单位专题教育培训,不断壮大生产力。

  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各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全面压实各环节安全生产责任。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增强“隐患就是事故”的危机意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国家最急最盼的安全生产战略性难题,以政治上的主动确保发展上的主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废改立留”工作,构建安全生产治理的“四梁八柱”,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以《宪法》、《刑法》、《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四梁,以行业内规章制度、标准规范为八柱,树立国家安全法制化的治理观念,以最严监管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要坚持源头治理,强化对安全事故成因机理及时空和内在演变规律研究,切实提高治理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彻底清除事故链和各种风险的耦合作用,走中国特色安全生产之路。

  科学精准实施安全生产宏观政策,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精准实施安全生产宏观政策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必然要求。将“统筹发展与安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安全生产最优化的治理效果,才能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迸发。首都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指向标、晴雨表,以首都北京安全生产为例,作为“准双奥城市”,北京肩负着2022年冬奥会的安全保障重任,同时作为超大城市,北京的安全生产压力巨大,要统筹近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安全生产,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严格落实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消防、核安全、生化、危爆物品、水电气热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管理,防止风险聚集传到、叠加共振,提升安全生产治理效能,才能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坚决保障首都安全。

  在构建以首都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体系为核心的京津冀安全生产治理体系中,要把区域性安全生产治理作为有力抓手,来推进全国安全生产治理水平的提高。北京应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针对特大城市公安安全领域的短板,着力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区域协同联动,河北与天津要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等安全生产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守牢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长三角安全生产治理体系,聚焦长三角都市群城市特点,将安全生产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安全生产高效能治理,加强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强安全制度体系和能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增强安全生产治理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预见性,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织就改革开放风险防控网。

  技术创新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保驾护航。针对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中监管效能不高的老问题、经验能力不足带来的新风险,一手抓治理、一手抓技术,坚持顶层设计和技术创新、数字化实践相结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筑牢安全生产的安全网,促进产业提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大力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安全风险点监测预警系统,提升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推动安全监管数据协同共享,充分保护安全和发展利益。

  数字化是国家安全治理的新手段、新视野。没有数字化就没有现代化。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与消防、核安全、生化、危爆物品、水电气热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度融合,解决现实生产安全的问题,推进数字化转型,结合治理理论和方法进行创新。提升数字化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通过物联网技术,精确收集各安全主体数据变化,基于云数据治理和算法分析能力,对风险数据与安全数据从源头、传导到转化各环节进行完整链条的防控,实现一体化全网协同防控,大力提升对“黑天鹅”、“灰犀牛”等各类风险的预测、预判、预警、预防能力,形成安全生产治理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着实提高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形成安全治理智能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基层治理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在多元主体、多种要素参与的安全生产治理中,要加强安全生产单位顶层设计,严格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主动报告制度,有效整合各类安全主体和各种资源,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从上到下,打通基层安全组织的神经末梢,实现安全治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基层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坚持基层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安全培训教育全员化,全链条形成合力,探索出一条有创新、有温度、有发展的基层安全生产治理模式。

  坚持以全周期治理意识,推进安全生产治理,建立全链条的安全治理体系,加快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推进韧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安全生产更新行动,合理确定安全生产规模与空间分布结构,加强水、电、油、气、粮食等战略资源的安全生产、应急储备与调度,保障生命线工程安全,确保城市平稳运行,严格基层安全检查和监管执法,对不具备基本安全条件的企业与重大安全风险隐患“零容忍”,从整体上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水平。完善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制度,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在面临新型国家安全问题时,经受住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考验与挑战。中国是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治理意识的发展,新中国的两大奇迹的实现,正是靠着一步一个脚印的解决安全领域的各方面问题。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安全生产为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培育新动能、把握新机遇、开辟新局面离不开安全生产,统筹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根据具体生产实践,对安全生产与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丰富与发展,使之更高、更深、更综合、更科学、更全面。实现安全生产与新发展协调,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懈奋斗。

  (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王士国,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区块链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肖源)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