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建设现代化强国意义深远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建设现代化强国意义深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21-04-13 08:26

  原标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建设现代化强国意义深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路径的调整完善

  2020年,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踏上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征程。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任务的转换,经济发展路径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国内外新的形势要求。

  第一,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顺应经济全球化态势,融入了国际经济大循环。我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等成本低的优势,实施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给我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国际市场萎缩对发展路径提出了新要求。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国际循环动能减弱,全球各经济体衰退成为主旋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际看,金融市场动荡,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从国内看,由全面小康向现代化迈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中央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发展路径,由出口导向型向国内需求主导型转变;2020年,我国率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尽早恢复了生产,确保了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唯一正增长的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重要一步,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新的发展路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升华。党中央总结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新的发展路径。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问题。他指出,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申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细化了实现现代化到2035年“第一步”战略目标所要完成的重大任务。

  新发展格局是内需主导的双循环

  党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全符合大国经济崛起的普遍规律。大国经济只有依靠国内循环实现规模经济,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才能深度参与国际循环,在国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要坚持“立足国内循环”。必须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扩大内需,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我们要建立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优化供给结构,形成更高质量供需平衡。特别是要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

  第二,要充分“利用国际循环”。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巨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不放弃任何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时间节点,主动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第三,要把国内国际双循环统一起来。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条件下,任何国家经济都是内外联通的。我们要继续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之间,在动态中,去找平衡点,在极端情况下经济能够正常运行,确保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

  构建新发展格局势在必行

  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解决的主要矛盾是通过科技创新,使高端技术产业链能够循环起来,以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我们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夯实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产业基础。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一要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梳理“堵点”和“卡脖子”产品的核心技术,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二要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提升产业质量。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方人为断供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三要瞄准世界前沿科学技术加强研发。要努力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实现技术沿着从可用到好用的路径发展,使我国的产业链不断升级。四要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人才培养要靠教育,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全社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早出多出德才兼备的从事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应用研究等各方面人才。

  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条件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由量的积累一步步接近质的飞跃的发展变化过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要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使其贯穿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我国有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有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的优势,经济潜力足,发展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社会大局稳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多方面优势。

  一是物质基础雄厚。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以及强大的生产能力,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综合制造能力强大,全球领先,钢铁、水泥、煤炭、发电量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具备全面的产业配套能力,拥有1.4亿市场主体,产业链条完整,市场体系完善,各类商品和服务供给的优势突出。

  二是人力资源丰富。截至2019年底,我国16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9640万人,占总人口的64%,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目前我国有1.7亿人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有800多万人,形成了一支由普通工人、技能人才、工程师,以及科学家组成的结构完整、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三是研发经费充足。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1992年到2018年平均增长20%,远超同期GDP年均增速。2019年达到2.21万亿元,研发强度约为2.23%,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四是市场空间广阔。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和投资市场。从消费需求看,2020年,全社会存款218万亿元,世界第一,其中,居民存款93.44万亿元;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一个14亿人口的高消费国家,其中还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必将织就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从投资需求看,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投资需求强劲,城镇化建设,产业升级,中西部发展,都将不断释放投资潜力。

  面向未来,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遵照党中央提出的新的发展路径,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就一定能够把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郭振英,作者系《三峡工程史料选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