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创新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创新

来源:福建日报
2021-04-13 13:32

  原标题: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更加重视高校美育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党的十九大报告也重申了美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美育作为“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的地位,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美育实施改革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审美教育过程,由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科学美育组成,它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培养人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能以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高校美育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教育改革的需求,是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于大学生的人格与心理成长及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意见》所说,我国高校美育尚存在着不足,如高校美育理念尚需完善和创新,美育师资力量不足,经费投入不够,课程设置不甚合理以及教材适用性还有待改进,缺乏大格局美育,造成不同层次美育教育参差不齐,导致高校美育活动被窄化弱化。《意见》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其核心是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将之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立足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高校美育理念的建构与创新。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是铸牢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美育理念创新要立足时代,只有立足社会现实基础上的理念构建才能契合实际,才有生命力。高校美育理念只有与当代教育理念相符合,才能发挥美育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这不仅是高校教育的需要,更是当今时代的需求。

  美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内在要求。高校美育理念的构建与创新必须自觉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宗旨结合起来,在新时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推动理念创新,必须把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和完善作为重要任务来深化。这是我国高校美育理念建构和创新的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美育在理论研究、政策制定、课程改革、师资配套、评价体系、实践探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新时代美育理念的构建不仅是现实教育宗旨的引领和指导的需要,也是中国美育自身丰富理论资源所发展的必然理论指向。我们应当在充分尊重中国传统美育观念的独特前提下,立足时代,契合当下立德的教育宗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中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美育自身内蕴的道德之维,合理学习世界各国美育优秀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美育在高校教育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审美和艺术教育,以美养善,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完善,提升大学生的直觉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命活力,充分发挥高校美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彰显高校美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一是健全美育大格局,健全多维系统美育机制。加强党的领导,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美育工作领导核心作用,从机构设置到管理体系,作出适应新时代的深刻变革,合理借鉴国外大学美育工作经验。在我国高校设置专门的美育机构,是可行且必要的,这不仅是全球美育教育共同趋势,也体现了《意见》的精神。制度化建设是美育在整个人才培养活动中持续稳定有效实施的保障,明确高校美育工作的责任主体,配齐配强美育师资力量,优化政策,不断改进美育与学术的实践研究,推出高品质系列教程,提高美育学构体系的内涵,保障美育经费的落实,健全美育所需的场馆,建立科学的美育教育自我评价体系,保障美育各项工作的落实,形成全校重视美育的合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夯实美育基础课程,确保育人精度。高校美育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作为具有文化特质的美育课堂体系,美育课程要贯彻《意见》精神,不断完善创新美育课程,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经典和红色文化资源。有意识地增加关于自然、社会、科学美育内容,为学生散发性、创造性的思维奠定基础。将审美理念注入并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堂,提升教学艺术,开启启发性教学,倡导立体教学,形成师生互动,完善美的认知,从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学、红色文化、经典作品的文化中,获得超越文本经验的,用于现实人生和应对外来挑战的心智和能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美育教学,挖掘各学科美育元素,发挥各学科优势,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使各类课程与美育专业课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借鉴通识为基,专业为用。联合创办互联网+美育课程,实行平台资源共享,扩大美育课程覆盖面。健全不断完善、面向人人的高校美育教育机制。

  三是拓展美育实践平台,加强实践指导。归旨于人性本源的教育,美育需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新时代美育要立足实践,面向学生,以生为本,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和讲解,开展融入专业学科的个性化文化赏析,艺术创作文化实践的活动。以学科美育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和水平,全面激发和释放学生参与文化体验、表达文化观点、提升审美情趣的热情。开设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社团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实践活动,联合校内外合力,搭建美育平台,增加学生参与审美活动的机会,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知行合一,真正做到美育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完整认识,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收获成就感,提升获得感,增强幸福感。

  四是共建校园文化,滋养美育内涵。美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是感官的,也是精神的。营造健康校园文化,学校在建设上应做好整体化、科学化、艺术化的设计与布局,要培养积极向上、清新活泼,有地域特色和审美品格的校园文化,树正气,立新风,讲团结,求发展,让学校充满诗韵书香、清明平和,通过美而创造美,拓宽美育边界,深化美育内涵,保证美育效果。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美育要把握网络主导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网络浸染的方式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建立美育工作网推广新美育,实现以美辅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育人的目的。

  (郭超,作者为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