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忧患意识的实践进路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增强忧患意识的实践进路

来源:光明网
2021-04-24 08:12

  原标题:增强忧患意识的实践进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时代问题和突出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始终把忧患意识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增强忧患意识,要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需要着力从感知忧患、确证忧患、排解忧患和防控忧患四个环节出发,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忧患的发生。

  感知忧患:增强忧患意识的现实前提

  感知忧患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在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忧患的存在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变化发展的本质,在实践中运用思维能力,感知忧患的存在。

  科学把握忧患意识的内涵实质

  忧患意识是指从客观条件出发,对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进行预估,同时对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前瞻性和预防性的预判,其内在本质在于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规避或减少危险或灾难的发生。第一,忧患意识是一种危机意识。它是指人们在面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矛盾性、曲折性和斗争性问题时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对于前景一片光明的事物能够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是一种敢于正视危机的理性自觉。第二,忧患意识是一种责任担当意识。它是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一种自觉意识。第三,忧患意识还是一种底线思维,是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尽最大可能避免最坏结果,争取实现最好预期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精准发现感知忧患的路径

  感知忧患的路径就是利用科学、有效的思维发现忧患的存在。一是运用辩证思维能力感知忧患,根据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隐患,从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出发,在分析事物整体和部分关系中前瞻性地发现存在的风险。二是运用历史思维能力感知忧患。近代以来,中国能够战胜无数困难、风险和挑战,正是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并善于发现并总结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用好历史这面镜子指导解决现实问题、指明趋势走向,以史为鉴,可以不断提高对忧患的感知能力。三是运用战略思维能力感知忧患。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要学会站在全局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面对极端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更是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谋定而后动。

  认清忧患的重要意义

  感知忧患、认清忧患,就会常怀忧患意识。忧患就是在“治平之事”中看到“不测之忧”,在高歌猛进时不忘风险雷区。感知忧患、认清忧患,就会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形势,预测事物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乐、攀比阔气。要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确保忧患在未爆发之前被彻底消除。感知忧患、认清忧患,才能心有责任与担当。只有认清风险和忧患,才能激发忧患意识,激发人们内心的责任与担当,促使人们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忧患。

  确证忧患:增强忧患意识的出发点

  如果说感知忧患是一种主观判断,那么确证忧患的存在,就需要在实践中找到忧患的存在。

  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

  探寻、确认忧患的存在,就需要深入调查研究,从事物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而要想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就需要对感性资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因此,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研判忧患的重要环节。具体而言,就是要深入事物发展的实际,从实际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实事求是地了解事物发展的方向,从事物发展的大局出发,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精准研判、精准施策,最终化解忧患。

  审时度势,把握好事物变化发展的“度”

  “度”是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质变关节点,是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要找到事物忧患的存在,就要审时度势,把握好事物变化发展的“度”。一是根据事物存在的状态和变化发展的根本性质来确证忧患的存在。二是着眼于事物变化发展的轨迹。事物发展是一个由若干关键节点和阶段性目标连接而成的连续过程。任何关键节点上的变化都会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任何阶段性目标的达成都会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要想找到忧患、确证忧患,就要关注事物变化发展的“度”,同时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轨迹,预判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这是确证忧患存在的重要依据。三是依据人的实践和行为对事物变化发展趋势的影响进行研判。人的实践和行为对事物的变化发展既可能引起好的发展变化,也可能对事物的变化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是人的实践或行为会促成一事物向他事物的质变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或灾难,阻碍事物的发展。为了使事物的变化发展免受人的实践和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人们就要自觉地约束实践或行为,避免事物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使事物的发展变化达到最初的预期。

  追根溯源,对存在的忧患进行辨别和验证

  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向找到忧患,探寻忧患的过程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有些忧患显而易见,不需要辨明和验证,而在有些情况下,事物的忧患并不显现,因此对事物发展变化趋向的认识会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因此,确证忧患的存在,需要在尊重事物发展客观实际的基础上科学地评判和预估风险的存在,以严谨的、科学的、严密的态度确证忧患的存在。

  排解忧患:增强忧患意识的根本

  确证忧患的存在固然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增强忧患意识的目的是排解忧患。只有不断排解忧患才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对未来国内外多重风险叠加共振的挑战,在实践中排解忧患,需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勇于攻坚克难,将重大风险挑战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这也是增强忧患意识的根本所在。

  坚定排解忧患的信心

  坚定信心是在前进路上排解风险、挑战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风险挑战的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党对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解决民生忧患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各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正是基于对解决民生忧患的坚定信心与决心,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保持排解忧患的定力

  前进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面对的问题和风险挑战越多,越是需要保持排解忧患的定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的道路上我们会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排解忧患的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态度沉着冷静地应对风险挑战,保持排解忧患的定力。如果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缺乏排解忧患的定力,极易导致误判风险,最终使风险爆发,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排解忧患的过程中要保持定力,保持定力是排解忧患的重要支撑。

  清除排解忧患的阻碍

  清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阻碍,既要善于斗争,又要敢于斗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

  防控忧患:增强忧患意识的目的

  增强忧患意识更为重要的目的是防控忧患。有效防控忧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提升防范忧患的预判力和掌控力。提高政治站位,精准研判形势;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实施部署;从全局出发,进行综合考量;守住底线思维,把控风险演变趋势。防控忧患的发生是增强忧患意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政治站位,精准研判形势

  提高政治站位,精准研判形势,提高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自觉。一是由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给我国和世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与矛盾,我们更要从历史经验中获得启发,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二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努力在思想上、认识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位。因此我们要根据观察力、感知力、判断力预判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向,研判事物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防止或者降低风险的发生,从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实施部署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研判和分析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向,根据事物发展总体态势着力破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突出的时代问题和矛盾,要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问题所在,科学、理性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和矛盾的源头,提前防范。

  守住底线思维,把控风险演变趋势

  增强忧患意识,就是为了有效预防忧患,从“坏处”着手,争取最好的结果。把控风险演变趋势,就要坚持底线思维,充分估计问题和矛盾,深入剖析各种风险,落小落实落细解决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见微知著。把大风险化解为小风险,综合风险化解为个别风险,局部风险转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把风险、忧患最大限度地控制在苗头范围内,最终使事物发展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和状态。增强忧患意识,要善于摸清短板和不足,对可能存在和发生的风险,切实做好预估和评估,重视每一个风险和隐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事实证明,越是能够在事物发展的源头把控风险的演变趋势,越是能够防范忧患,这是增强忧患意识的最终目的。

  (庄得宝,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思想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