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社会心理的“调节阀”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把好社会心理的“调节阀”

来源:大众日报
2021-04-28 07:49

  原标题:把好社会心理的“调节阀”

  社会心理调适不仅有助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有序推进,而且可以长久充当社会心理的“调节阀”。社会心理是现实社会的真实映照,社会心理调适日益成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国内疫情整体形势平缓,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秩序。但国外疫情还比较严峻,我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国外疫情输入风险,“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根弦仍需时刻绷紧,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不容松懈。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社会大众往往会出现多种心理困境,给社会及公众自身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新冠疫情初期,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适度的紧张心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疫情的认知和警觉,过度恐慌则会影响身心健康,还可能引发非理性行为,危及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长时间紧张抗疫中承受了巨大压力的社会大众会自然地产生“松口气”的想法,松懈心理则可能会导致某些疫情防控措施无法有效开展或执行不够严格。在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国内疫情偶有零星复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使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仍面临压力的背景下,持久抗疫易让社会大众产生疲劳感,对疫情防控表现出麻木心理,轻视疫情的危害性,忽视常态化防控的重要性。疫情对经济社会生活造成的长远影响、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防控措施带来的生活不便可能会让社会大众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一些负面或悲观情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复杂的信息环境下,正面情绪、负面情绪和混合群体效应等复杂的社会心理可能引发一段时间内的社会心理失序,为社会治理带来潜在的负面障碍。

  社会心理调适可以改善社会大众心理健康状况,消除大众心理隐患,不仅有助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而且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从而长久充当社会心理的“调节阀”,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因此,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筑牢社会卫生防线的同时,加强大众的社会心理调适与人文关怀、筑牢社会心理防线也同样重要。社会心理是现实社会的真实映照,社会心理调适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是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也是重视并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一次契机。社会心理调适可以增强社会大众的心理适应力、提升其积极应对疫情的信心,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为成功抗击疫情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

  加快建立社会心理调适服务机构。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尽快牵头组建服务于社会心理调适的相关机构。一是充分发挥国内权威心理学学术组织在社会心理服务中的作用,比如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借助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学术组织的专业性力量,建立服务社会大众心理调适的组织机构。二是积极调动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优势心理学专业力量参与社会心理服务,建立由心理学研究人员组成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采取兼职或线上咨询的方式为大众社会心理调适提供服务。三是规范具备心理服务能力的各公益组织和商业组织的运营管理,让他们为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提供深入的差异化心理服务。在全社会建立起职责明确、协同合作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同时,建立社会心理调适服务机构,要尽可能考虑全面化与分散化,把心理服务与基层社会工作有机结合,既要满足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的需求,也要惠及城市低收入人群和乡村居民。在具体工作中,应完善法治保障、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切实关注社会大众心理变化、实时回应大众心理诉求、高效解决大众心理问题,让社会心理调适工作呈现出强烈的凝聚力和耐挫力。

  强化媒介管理,注重舆论引导。社会大众对社会的感知主要通过各种媒介中相关疫情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获得,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和互联网、手机APP等新兴媒介,尤其在信息时代下,新兴媒介具有独特性,其对社会信息的报道和传播会深刻影响大众的理解和判断。因此,必须强化媒介管理,积极发挥媒介在社会大众心理调适中的作用,制定一系列制度保障疫情信息传播有序进行,防止负能量或不正确信息误导大众、造成不必要的心理焦虑或恐慌。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媒介不良信息的管控,对违法乱纪的信息平台从严从重处罚,特别要强化网络信息平台源头管控,尽早扼杀不良信息传播。同时,还要注重舆论的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会影响社会心理,改变社会大众的行为。因此,社会媒介应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创造和谐社会心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巧用媒介的积极功能,尤其主流社会媒介应担当舆论引导的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为社会大众做好正确的舆论和价值引导。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疫情防控相关社会舆情适时监控,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必要时可利用大数据平台构建疫情防控舆情分析和预测系统,深入研究舆情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舆情大数据技术为不良社会心理的产生提供预警。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要做好社会心理调适工作,关键在于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重点落实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的系统性培养与非专业工作队伍的培训。一方面,可以从大中专院校心理学或社会学相关专业中选拔一批优秀的专业社会心理服务人才,按照心理服务人才的成长规律,统筹规划培养、认证和考核等工作,为社会心理调适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从社区工作人员和其他基层工作人员中挑选一批对社会心理服务感兴趣并有志于从事该项工作的非专业人员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够将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到日常工作实践中,并将基层工作与社会大众心理调适工作有机结合。此外,由于社会心理服务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知识,无论专业性心理服务工作队伍还是兼职志愿服务队伍都需要不断提升心理服务的专业知识水平,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持续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慕德芳,作者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商业大学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