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论坛” “党建+红色微循环”引领城市社区治理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党建论坛” “党建+红色微循环”引领城市社区治理

来源:人民论坛网
2021-04-28 09:03

  “党建论坛”

  原标题:“党建+红色微循环”引领城市社区治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网络的“微单元”,是党在基层发挥领导核心的重要阵地。以党建工作引领社区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基层党组织应该以“党建引领”为轴心,发挥战斗堡垒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凝聚服务群众职责,成为带动社区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的“红色引擎”。

  当前,基层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 “有效在场”、“有效动员”、“有效服务”,实现以党建有效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目标还任重道远。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应系统分析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基层治理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组织、经济业态更加多样化,利益格局、矛盾纠纷更加多样化,价值需求、诉求方式更加多样化,民族地区党建工作更加复杂化,这迫切需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

  “党建+红色微循环”的理论内涵。通过挖掘红色骨干、策划红色项目、形成红色公约、整合红色资源、组建红色团队和开展红色激励六个方面,遵循居民从自助、互助到参与公共事务,再到参与各类志愿活动的社区行动逻辑,从红色骨干(起点)到红色激励(终点),终点又是新的起点,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微循环;注重工作流程、服务技术的精细化与高效化,推动社会治理方式从宏观到微观、从粗浅到精细的转变,并最终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绩效提升与长期执政空间建构的互动共进,提升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本领。

  “党建+红色微循环”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一是总原则。包括治理重心下移、职责和权力下放以及资源和服务下沉,这“三下”分别对应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治理目标、治理主体和治理方式。通过党组织“下沉”到社区到居民,搭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平台,引领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共建共治,激发社区各类组织的活力,从而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基础,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二是新理念。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在基层就是要树立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理念,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核心内容是社区是居民的,是为居民服务的,必须以居民的需求为主,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构建生活空间共同体、交往空间共同体和精神心理空间共同体。精准掌握社区居民的需求,并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满足居民的需求,也是我国社区治理精准化、精细化要求的集中体现。社区一头连着国家的机制,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要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居民为中心,党组织搭建平台,才能把社区居民发动起来,紧紧依靠社区居民的力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新理念应该从“替民做主”向“让民做主”转变。具体包括:社区需求让居民表达(问需于民);社区问题让居民讨论(问计于民);社区事务让居民参与( 问效于民)。三是新模式。它指采用公益创投的运作模式,实现红色团队“创”和政府“投”的良性循环。首先,政府给社区工作者赋权增能。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请具备专业社会工作能力和技术的社工给社区工作者赋权增能,对社区工作者进行能力培训,让他们具备社区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专业性,掌握社区工作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具备社会工作的能力。其次,社区工作者给红色团队赋权增能。社区工作者经过能力培训,具备了专业性,可以进一步对红色团队进行技术赋权和资源赋权,大力培育红色团队,扶持其走上规范的内部治理轨道。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社区治理的困境可以通过大力培育红色团队,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他们率先和专业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对社区工作者和党员进行能力培训,转变社区工作者的理念,增强社区工作者培育红色团队的能力,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大力扶持红色团队的发展,使红色团队的内部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再次,社区工作者和红色团队给居民赋权增能。社区工作者从居民的需求出发,引导居民从身边关心的事情开始参与社区治理,逐渐把居民组织起来,参与社区的事务和线上活动,居民逐渐被赋权增能,并逐步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和公共精神。四是新技术新方法,指“党建+红色微循环”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技术方法。技术包括开放空间会议技术、参与式需求调查技术、社团孵化技术、圆桌会议技术和参与式绩效评估技术等。方法分别是卡片法、归并法、打分法和问题数分析法等。五是新角色。它指基层党组织在引领社区治理过程中,应从“包办者”转向“引导者”、“观察者”、“增能者”,尤其对社区治理的主体进行赋权增能。

  “党建+红色微循环”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机制构建。一是红色骨干机制。党员公益服务需要党员骨干,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应引导党员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整体优化提升党员带头人队伍,规模较大的社区应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协助书记抓党建。推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定期排查流动党员,注重发挥退休党员的作用,提升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红色骨干应该在社区共同行动中发现,不能直接任命,以提升红色骨干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二是红色项目机制。基层党组织引导党员公益服务团队,整合服务菜单、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通过政府设立种子基金形式,创设红色项目服务超市,增强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红色项目必须依托居民的实际需求,实现“点对点”服务居民。三是红色公约机制。基层党组织引领党员开展“我们的期待是什么,担心是什么,可以做什么”的渐进式对话,引导党员对行为规范达成心理契约,达成“我参与、我认同、我制定、我执行”的目的,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积极引导居民自觉回归自治本位、发扬“主人翁”精神。只有让社区千万颗“真心”汇聚在一起,把温暖送到居民身边,才能形成居民真正认同的红色公约。四是红色资源机制。基层党组织要具有行动者意识,坚持互惠互利原则,依托区域化大党建机制,通过以资源换资源,以服务换服务的方式,促进社区社会资源与辖区在地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循环利用。通过签订共建共享协议,建立开放性的互联互动纽带,通过整合盘活信息、文化、阵地、服务等实现资源共享。五是红色团队机制。专家团队对基层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引导他们以居民动态需求为导向,以党员服务意愿为基础,建立需求和服务意愿对接清单,孵化党员公益服务团队,增强基层党组织动员党员和组织党员能力。六是红色激励机制。红色团队建立后,还需要考虑后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建立党建引领下的多主体协调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基层党组织引导党员根据自己意愿,协商公益兑换清单,建立党员持续开展公益服务的激励机制。广泛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利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搭建红色激励平台,推广“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做法。(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刘晓丽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后(在读),概论教研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