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第五期“山海观”论坛发言摘编

来源:青岛日报
2021-04-30 07:52

  原标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主题)

  ——第五期“山海观”论坛发言摘编(副题)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深入研究、科学解答这一重大课题,对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第五期“山海观”论坛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主题,邀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及驻青高校的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

  从百年奋斗历程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也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从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以及党的根本宗旨中,我们可以探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密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也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在党纲党章和党内文件中制定了一系列推动自我革命的规章制度。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理论的革命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努力净化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作风,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纠正错误,并不断改进和创新自我革命的方式方法,采取学习教育活动和依规治党方式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弘扬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的建设突出问题,坚持正风反腐肃纪和监督执纪问责,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使我们这个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解放而流血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温饱而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彻底脱贫而努力奋进;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拼搏。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最大政治优势,才使我们党从小到大不断进步,才使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正是由于始终为人民谋利益,热爱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我们党才始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国人民最可信赖的领路人。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王巨新)

  理想信念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精神力量

  百年大党何以永葆青春?理想信念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密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理想信念和科学信仰的精神支撑下,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使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斗争考验中不断走向成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远大的理想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精神指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坚信共产主义代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方向,坚持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的“必由之路”,始终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前进。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党员有了崇高追求,站位就高、心胸就开阔,就能在斗争中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坚持理想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指引。

  二、坚定的信念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面临的形势险峻、任务艰巨,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矢志不渝的追求,是不可能走得长远、取得成功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华正茂,从最初只有五十余名党员的革命政党,发展壮大为拥有九千余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科书。共产党人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谱写“断头今日意如何”的热血诗篇;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人积极投身新中国热火朝天的建设实践,抒写“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在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人以搏击潮头、敢为人先的干劲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挥写“自信人生二百年”的壮丽图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党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续写“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时代篇章。

  三、科学的信仰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信仰,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不仅致力于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改变世界,具有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还创造性地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上的坚定最终要靠理论上的清醒。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使我们的党永葆生机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科学信仰,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一定能在历史的进程中,奏响民族复兴更加壮丽的乐章。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付欣)

  从长征精神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上世纪30年代的长征过程中孕育出的长征精神,无疑是我们党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胜利的动力之源,是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强大精神支柱。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血战湘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血战独树镇,鏖战嘉陵江,转战乌蒙山……每走一步,都险象环生。他们是用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铸就了胜利和辉煌。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任何时候都需要坚如磐石。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敢于进行伟大斗争是长征胜利之魂,是百年大党取得伟大事业的独特气质和风骨。一部红军长征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的历史,是掌握自己命运、不断走向成熟的历史。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长征初期的巨大牺牲促使全党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党内长期以来的路线错误,特别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一些党内领导同志在历史紧要关头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革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自主地决定自己命运。毛泽东后来谈道,自从遵义会议之后,党才真正懂得了独立自主。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又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了坚决斗争,使其分裂党的阴谋没有得逞。正是在长征中,我们党经受住了斗争的锻炼和考验,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革命新局面。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党领导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会遭遇各种矛盾、问题,甚至失误,但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不断自我完善,才保持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回顾百年党史,敢于进行自我革命、进行伟大斗争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深深熔铸于百年大党的血脉之中,推进党的伟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是长征胜利之本,是百年大党无往而不胜的坚固基石。长征前,毛泽东曾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当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时,根据地人民极力支持红军,大批群众参军出征,许多地方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当红军”的感人场景。苏区人民生活虽然困苦,但还是竭尽所能,拿出粮食、衣被、鞋袜等支援红军。长征途中,红军与人民更是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她。红军路过四川彝族区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演绎了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千古佳话。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百年风雨苍桑,百年波澜壮阔。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地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新长征路依然有“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但历经风雨洗礼的百年大党已经将包括长征精神在内的精神谱系深深融入自身的血脉和灵魂中,成为不断攻坚克难的成功密钥。

  (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邵勇)

  以党史明“三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这就指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方向,即学习党史最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三问”。

  学习党史,首先应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应对民国以来的社会危机,中国共产党诞生伊始,就亮出社会革命的旗帜,从解除工农大众的痛苦出发,动员组织民众,改造社会,复兴民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显示了强大的社会整合、应对外敌入侵和内部挑战的政治组织能力,也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带领中华民族走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壮阔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向“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得以充分展现。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全面执政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社会嵌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的组织动员和社会整合能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三是在建设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既注意维护中央权威、保持政令畅通,又注意保护和鼓励地方探索符合实际的执行方略和实施策略,并及时发现推广具有普遍意义的地方经验,从而使政权体制和政治制度保持了高度的韧性和灵活性。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正是其能实现“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创造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的关键。

  学习党史,有助于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既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也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密联系中国实际,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发展的飞跃,并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不断焕发出生机活力。这些基本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开放性,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保障。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遭受重大挫折,西方学者宣布“历史终结”之际,中国共产党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并不断将科学社会主义推向新高度、发展到新境界,这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当代世界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学习党史,有助于准确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近代中国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民最终的选择,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武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出符合中国革命实际和贴近中华民族共同意志的目标、纲领和策略,从而赢得了民心,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两个中国之命运”决战的最后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在经过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用短短20多年时间就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探索出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发展新道路,即以市场机制激发社会活力,以党的强大社会整合和组织动员能力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由此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这种制度优势在此次抗“疫”中再次得以展现,这也是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最有说服力和现实性的论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福运)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作用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有很多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需要总结。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作用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奠定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意义,值得深入分析。

  一、中国共产党的引领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作为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中国在近代逐渐落后。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未间断。经历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和革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目标,将中国历史带入了新的纪元。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被改变,中华民族的前途由此而改观。

  二、中国共产党的引领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党采用多种组织形式逐步领导了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事实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引领。无论是成就的取得还是失误的纠正,都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积极探索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领导地位、领导作用和领导能力始终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的引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和国家从根本上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小康”战略目标,改革开放由此全面展开。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党在深刻分析基本国情、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推进。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此后,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依据新情况做出新判断、制定新目标、采取新举措,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有序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新局面。理论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历史发展阶段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实践中,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党全国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些理论创造、实践经验证明:只有能够总揽大局、协调各方,能够引领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的政党才会是有生命力的政党,只有有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政党,才能走出一条契合国情、符合实际、顺应民意、持久稳固的发展道路。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和保障,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始终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前提和关键。这是我们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基本逻辑。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孙希江)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