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伟大精神 筑牢青年思想信念之基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传承伟大精神 筑牢青年思想信念之基

来源:北京日报
2021-05-04 08:48

  原标题:传承伟大精神 筑牢青年思想信念之基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伟大精神”如何在青少年中传承发扬?高等教育如何激励青年学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构建“伟大精神”的传承传播教育体系?这是党史学习教育中高校要做好的关键课题。

  学党史

  读懂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初心宗旨、重大理论成果、宝贵经验,其中“伟大精神”也是重要内容。这些伟大精神以重要事件、重要地点、代表人物等进行命名,形成历史的重要“坐标”。把这些“坐标”关联起来,就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这些“伟大精神”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第一,不同时代,不同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有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有改革开放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特区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第二,不同精神,永恒主题。虽然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精神,但是这些精神相互关联,互为依托,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如“红船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都包含创新、奋斗与奉献的内涵。可以说,“脱贫攻坚精神”是“红船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展现。第三,跨越时空,永不过时。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他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艰苦奋斗是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除了这两种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虽然具有时代性,但是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新时代,他们依然是砥砺初心,激发奋斗的不竭动力,需要永久传承发扬。

  悟思想

  用伟大精神筑牢青年思想信念之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要锤炼这六种品格,我们就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中,寻找精神指南,突出学习重点,传承发扬精神。第一,传承“红船精神”,树立远大理想。青年树立远大理想,要向1921年参加一大会议的平均28岁的代表们寻找答案。2005年6月21日,《光明日报》刊发文章系统阐述“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从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到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红船精神”背后承载着中国进步青年不断为国家寻找美好未来的理想。今天的青年也要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开启之时,把个人理想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紧密关联,立鸿鹄之志,做栋梁之才。第二,传承五四精神,热爱伟大祖国。青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就要深入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从“五四精神”中汲取忧国忧民、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永久奋斗的爱国力量。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今天,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更具有挑战,热爱伟大祖国,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是青年应该秉持的不变的精神。第三,传承抗疫精神,担当时代责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年挺身而出,是新时代青年担当时代责任的生动呈现。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青年要把“抗疫精神”延展到复兴之路上的每一次挑战、每一个难关中,担负时代责任。第四,传承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勇于砥砺奋斗。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奋斗”的典型标志就是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最艰苦时期,正是依靠这些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革命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了历史性转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等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最坚实的品格,也是新时代青年砥砺奋斗的基本精神遵循。第五,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练就过硬本领。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形成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020年11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阐述了三种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对于青年尤其是职业院校青年来说,传承三种精神,向劳模学习,向劳动致敬,努力成为大国工匠是职业要求,也是时代要求。第六,传承英模精神,锤炼品德修为。青年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模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除了雷锋精神,众多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精神都是青年锤炼品德修为的精神引领。

  开新局

  构建新时代青年党史教育新模式

  构建新时代青年党史教育的新模式,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党史教育进课程,成为青年必修的思政课。在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使之成为必修课。由此思政课就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历史》七门课程组成的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新时代新思想、形势政策、历史脉络等构成的丰富的课程体系。二、党史教育进专业,成为贯穿课程思政的主线。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宝贵经验、光辉历程融入专业教学中,把党史作为课程思政的主线贯穿,是落实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路径。三、党史教育进第二课堂,构建丰富多彩的实践体系。文艺表演、志愿服务、主题展览、专题调研、社会服务……让青年把中国共产党历史用诗词、话剧、歌舞等呈现在舞台上,让青年走进农村、社区、老区开展访谈调研,让青年参与国家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参与历史事件……这些都是理论、规律指导下的“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增强青年学子将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四、党史教育进青年头脑,构建生动的故事体系。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的六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凝练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讲不同阶段的故事,讲成功的故事,讲挫折教训,讲青年故事,讲英雄故事,讲人民的故事……构建多层面多维度的故事体系。邀请英模讲,让英雄后代讲,青年自己讲,青年喜爱的媒体平台讲……革新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主讲的模式,扩大讲故事的主体,丰富故事的内容,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新时代呈现多样的讲述体系,深入青年学子内心。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乔东亮)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