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史角度审视中国减贫贡献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从全球史角度审视中国减贫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05-06 09:56

  原标题:从全球史角度审视中国减贫贡献

  自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就深受贫困问题的困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贫困问题早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内,而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其中,既有绝对贫困问题,也有相对贫困问题。人类社会为消除贫困、建立理想社会,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尽管人类社会一直在探索消除贫困、建立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但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这些探索多停留于无法实现的空想层面。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人类社会探索消灭贫困问题、建立理想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社会主义社会的出现,为消除贫困现象提供了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则在人类历史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全球史既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史学观念,也是一门新兴的历史学分支学科。它的特色在于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历史现象为研究对象,从广阔视野和互动视角对历史进行考察。其中,整体观和互动观是这个学科所秉持的基本史学观念。而从全球史的这两个基本观念出发审视中国的“脱贫成绩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整体观来看,中国的减贫成就为人类社会反贫困历史谱写了新篇章。整体观要求,在广阔的相互关系情境中对研究对象加以理解和考察。一方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减贫成就大大加快了全球反贫困进程。在人类历史上,中国人民对贫困的抗争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的减贫事业扎实推进,在实践中破解了这道世界性难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规模。另一方面,中国在减贫过程中所运用的“中国智慧”、所采取的“中国方案”、所积累的“中国经验”,凝聚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该理论以“七个坚持”为主要内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既是我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走好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引,也为加快人类的反贫困进程提供了重要借鉴。

  从互动观来看,中国的减贫壮举为反贫困领域的国际合作作出了新贡献。互动观要求,在互动网络体系中理解历史和把握主体之间的互动。中国在扶贫脱困事业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世界的减贫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贫困行动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成功消除绝对贫困的“重大成就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描绘的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提供了激励”。同时,中国在积极争取和接受国际社会扶贫援助的情况下,也一直力所能及地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减贫事业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1950年至2016年间,中国累计向166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援助资金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3000个;举办1.1万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派出60多万名援助人员,其中700多人献出了宝贵生命;先后7次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向69个国家提供医疗救助,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另外,中国还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消除贫困创造有利条件。比如,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致力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从而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了新活力。这就突破了原先给予款物等“输血式”援助的局限,通过提供发展机遇和条件对贫困国家和地区进行“造血式”帮扶,深化了反贫困领域的国际合作。

  人类社会与贫困问题作斗争的历史表明,要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消除贫困现象绝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加上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更加突出,发展缓慢乃至停滞导致部分国家减贫进程中断甚至倒退。基于全球史整体观和互动观的视角,世界各国亟须共同迎接全球贫困治理的全新挑战,携手推进国际减贫进程,积极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如期实现,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玉贵,作者系苏州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江苏省社会史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