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06-10 09:19

原标题: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分别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深刻理解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完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中国传统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主流。我国古代思想家们的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天人关系问题而展开,“天人合一”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比如,儒家以天道为基础,建立了一套人道体系;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自然法则不可违;墨家主张“兼爱”,不分差别、不分等级,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整体的爱;法家主张“守成理,因自然”;阴阳家强调“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等等。经过几千年的沉淀,这些观点不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而且体现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中华文明肥沃的文化土壤,是对传统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遵循。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人与自然不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更是和谐共生的。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恩格斯也说过,在自然界中没有孤立发生的东西,“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绿色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他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他还多次强调,“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这就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路径,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形成的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贯穿其中的是绿色发展这一新发展理念,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他指出,“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大部署,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形成以绿色为导向的产业结构,抓住调整产业结构这个关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指数,实现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二是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用绿色消费促进生产方式升级,尽快明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以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三是以系统观念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四是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五是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风尚,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陈宁、汤泽群,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