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战略传播体系 有效传播中国声音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构建战略传播体系 有效传播中国声音

来源:光明网
2021-06-11 11:02

原标题:构建战略传播体系 有效传播中国声音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对外传播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和理论阐述。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下午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对谁传、传什么、怎么传三个方面,对我国对外传播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方略、新要求,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的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部署: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早在201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要求,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和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将“对外传播”上升到“战略传播”的高度,提出要“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并且用五个“力”来定位战略传播的传播目标: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战略传播”概念源自美国,意指直接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并围绕相关战略信息而进行的系统化传播活动,是美国实现由其主导的国际秩序、维护并伸张其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和美国的战略传播大异旨趣的是,我国的战略传播着力塑造“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如何塑造四个维度的形象,则需要顶层在组织机构与责权分工、策略方案、技术与智力支持以及效果评估等多方面作出制度化设计,回应质疑,应对挑战,让世界人民更客观平和地认识当代中国。

新方略: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还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实力是国家叙事的基础,和过去我们驳论式辩称“我不是谁”不同的是,我们要逐渐用立论式证明“我就是谁”。如何证明?“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我们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当今世界困于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率先复工复产引领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却歪曲并污名化我们的抗疫成果,尤其在疫情溯源问题上纠缠不清,罔顾我们开放透明的态度,将科学问题政治化。在类似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上,我们应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即人类共命运、全球共担当、大国更负责等原则,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的叙事框架和叙事体系,推动中国故事、中国实践演化为中国理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阐明中国贡献,在对外传播中形成“最大公约数”,为中国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我们应始终强调,在重大公共事件面前,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人类都是“当事人”,无人能置身事外,更无法独善其身,秉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新要求: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毋庸置疑,我们过去对外传播的窘境之一就是西方精英不愿信,西方民众不了解。原因不外传播主体单一、内容不够精准、价值不能贴近、宣传方式不够生动等等。为此,总书记谆谆教导,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如何做?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

对外传播,实力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主动做国际传播工作”,又要加强“国际传播知识培训”。同时,“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把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这些论述为做好我国提升国家和专门人才的对外传播能力提供了方法和遵循。与此同时,在疫情爆发之前,我国每年出境人数过亿,接待外国人几千万人次,在全球化和移动传播背景下,每个个体都可以是对外传播者,都能够实际参与对外传播。因此,我们们应创造一种机制,促进和引导民众这个庞大的力量有效传播中国声音,进而构建起国家、专门人才和广大民众协调统一的对外传播机制,以此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多元化、多层面表达,让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群都能听到并正确接收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真正贴近外国受众,讲好中国乃至中国人的故事,切实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总体来说,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我们应始终秉持全球观念,与时俱进地创新对外传播的话语表达方式与载体,用好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不卑不亢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实事求是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开放自信且谦逊谦和地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崔明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