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进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学习明理”

创新推进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06-12 07:45

  “学习明理”

  原标题:创新推进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下午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对外传播工作,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开始被世界听见,对外传播工作初见成效。但是,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不同国家对话语权的争夺十分激烈,西方媒体大量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等负面言论,抹黑中国形象。面对西方的话语霸权,中国媒体能发出的声音还很有限,“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力。”话语作为人类思想传播和认知的途径,不仅仅是传播的工具,更是权力关系的体现。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话语是思想体系的载体,是文化价值和卓越成就的传播中介,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特定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国际话语体系中拥有更强的话语权,才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不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交锋日渐增多,话语权的争夺也随之日趋激烈。为了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国际话语权斗争,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我们需要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积极引导舆论导向、传递中国声音,进一步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发展成就,这是新时代对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使命。

  传播技术的飞跃发展为中国媒体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国际传播秩序新一轮的洗牌,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需要从对外传播媒体形式、叙事策略以及对外传播多元主体队伍建设三个层面引起关注和探讨。

  以数据与场景为核心,打造新形式、多样态的新型对外传播媒体矩阵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看到了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战略部署。

  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要最大化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新媒体技术发展下的新型国际传播格局和全球媒体图景。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界限被打破,传播产业链实现了更新升级。技术赋权模糊了传播“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不同形式的传播平台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性和连通性,这为中国国际传播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

  面对新的发展契机和复杂的传播环境,我国对外传播工作需要及时做出调整,改变以往依靠主流官方媒体为中心的单向传播,丰富传播形式,积极展开互动,重视反馈交流,借助新媒体技术增进与世界的多元沟通。今天,世界已进入智能媒体时代,在传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以场景为核心建构新形式、多样态的新型对外传播媒体矩阵。利用智能媒体大数据制作符合用户需求的文化产品,根据不同场景调整产品内容和传播策略,最大化地发挥不同形式、不同样态媒体的矩阵优势,共同促进跨文化背景下的内容精准推送,实现中国声音在世界的有效传播。

  “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合力呈现中国故事,构建共时性、能对话的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用好珍贵的文化资源,讲好精彩的中国故事,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没有故事的话语是空洞的,缺乏根基和感染力,无法产生传播力量。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让世界听到中国故事,我们必须深入思考构成中国故事的基本理念和内涵,借助恰当的叙事策略,将历时性、碎片化的中国故事资源转化成共时性、能对话的中国话语表达。

  一方面,在对外传播实践中要诉诸宏大叙事,强调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将众多精彩的中国故事和话语体系结合起来,对中国故事表征的政治内涵、主题意识、终极追求等内容进行传播,构建镌刻中国文化基因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在宏大叙事实践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家国叙事,避免空洞抽象的说教,将自身的话语与受众所认同的文化价值联系起来,跨越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激发受众的认同和共鸣,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另一方面,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要创新叙事策略,展现中国故事的丰富精神内涵。以个体故事为起点,将宏大的国家叙事具象为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将个体故事作为对外传播的叙事载体与中国话语体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情感优势,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接近性,继而推进我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创新。

  在对外传播实践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传播需求、传播对象、传播场域采用不同的叙事方式,通过文化交流,把中国核心价值理念传递出去;通过具体细微的生动故事,与世界达成理解和沟通,让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警惕传播方式过分抽象遮蔽了故事中的精彩文化内涵,也要避免过度通俗化的叙事传播策略消解了原本的政治本位价值。

  丰富对外传播主体,构建多位一体的对外传播模式

  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正在发生系统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传播的专业门槛逐渐降低甚至消失,传播主体由原来单向的、官方的、专业的“外宣媒体”泛化至所有公众,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能成为对外传播的主体,为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人人参与。对外传播多元主体的能力共建,强调在国际传播活动中要重视除媒体机构之外的其他传播主体的作用。在传统的对外传播工作中,我们更依赖官方主流媒体。而在新媒体时代,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传播主体纷纷加入到对外传播的队伍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重视多元传播主体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将这种人力优势、专业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在不同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最终构建一个全民参与、多位一体的对外传播模式。

  多元丰富的传播主体能有效拓展传播渠道和传播领域,提升传播效果,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传播主体的泛专业化导致队伍人员构成复杂,情况各异。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我们要注重传播主体媒介素养的提升,培养其专业的国际传播意识,提升国际传播理论水平。同时,普及国际传播专业技能,争取使每个传播主体都成为能够运用现代传媒新技术新方法的行家里手。此外,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为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人才储备。

  构建当代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全社会的不懈探索和共同努力。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智能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现状、掌握国际传播规律、建设优秀的传播队伍,才能构建一套既能反映中国特色、又可以与世界多元价值沟通的话语体系,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高晓瑜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舆情与国际传播研究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