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柏坡精神看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

从西柏坡精神看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

来源:光明网
2021-06-18 07:41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

  原标题:从西柏坡精神看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建构了一个个精神坐标,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光明网理论部将陆续推出系列理论稿件,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形成的伟大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当代价值。敬请关注!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传统,这些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精神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回望我们党所走过的百年征程,西柏坡时期是一个重要节点。当时,我们党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形成了西柏坡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的精神气质、精神传统和精神风范。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其中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强烈忧患意识。这也是每逢重大转折关头,我们党总是能够做到居安思危、戒骄戒躁,进而保持清醒头脑,成就伟大事业的奥秘所在。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国共产党历经困难与风险,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1945年,面对抗战即将“胜利”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同志却一口气列举了我们可能遭遇的“十七条困难”,涉及国际国内、党内党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天灾人祸等各个方面,并据此提出应对之策,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从而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正是始终坚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我们党才真正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牢牢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西柏坡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两个务必”被人们视为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有其历史成因。西柏坡之所以被称为“新中国的摇篮”,就是因为在这里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革命的转变关头,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前夕,面对“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的情况,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可以看出,面对即将到来的革命胜利,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喜悦的同时,更多的是深沉的忧虑。“两个务必”是总结历史上政权更迭的经验教训后而得出的结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实践的科学总结。正是凭着“两个务必”,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没有被“糖衣炮弹”打败,顺利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的转变。可见,“两个务必”向全党敲响了忧患警钟,也为我们党顺利进京“赶考”提供了思想支撑,这一忧患意识也构成了西柏坡精神的思想特质。

  西柏坡精神照亮新时代“赶考”前行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关键节点,继续弘扬西柏坡精神,保持和增强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依然严峻复杂,这些风险挑战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面对风险和挑战,如果我们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导致各种风险传导、叠加、演变、升级,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就可能迟滞或被迫中断。因此,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而要常怀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这些重大风险挑战。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更应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始终以“赶考”心态走好新的长征路。

  (作者:刘舒,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