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人民永远跟党走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老区人民永远跟党走

来源:农民日报
2021-06-19 08:26

  原标题:老区人民永远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深刻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一百年,是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一百年。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与人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从来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初心使命与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是中国人民坚定地汇聚在党的旗帜下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开启之地。老区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老区人民对党的认识最深、与党的感情最浓、同党的联系最紧,永远跟党走是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最真切的心声。

  永远跟党走是老区人民百年来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鲜明地把为劳苦大众打天下写在奋斗的旗帜上,矢志不渝地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从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共产党人的冲锋陷阵;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诺言到打土豪、分田地的实践,哪里有革命的队伍,哪里就有群众的解放。从井冈山到宝塔山,老区人民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看到了过好日子的希望。不论斗争形势多么严峻,不管战斗牺牲多么惨重,老区人民相信党、拥护党、跟党走的信念始终不渝。

  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生死相依、患难与共,2000多万名为党的事业捐躯的英烈,大部分是跟随党闹革命的老区人民。延边1.5万余名革命烈士中,94%是朝鲜族儿女。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巨大的流血牺牲,丝毫没有动摇老区人民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决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1938年,延安这个远在西北一隅的小镇,尽管物资匮乏、条件艰苦,依然不妨碍她成为温暖、明朗、坚固和蓬勃向上的圣地,成为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理想之地,有的母女相约、夫妻相约、兄弟相约、亲友相约、师生相约,徒步行程上万里,成群结队奔赴延安。当年,有首歌曲“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据统计,从1937年到皖南事变前,有4万名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1986年,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慕华回到延安,站在50年前她曾经住过的窑洞前,深情地说:“延安,好比是我人生之中的分水岭,经过延安这所革命熔炉的锤炼,我逐步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陈慕华奔赴延安时,其父亲是国民党少将,叔父是国民党空军司令,她是带着国民党空军的介绍信函、坐着小汽车去延安的。

  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深情地写道:“在抗日战争中,尽管我们处在敌人的封锁包围中,我们的司令部距敌人不过几十华里,有许多战火纷飞的场面,但是我们却有一种安全感,在群众的海洋里安全得很啊!有一段时间军区领导驻在唐县和家庄,中央分局在河北阜平县易家庄,我每次去开会时只带一个警卫员,我们一人一匹马一天就跑到了。一路上毫无危险,走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都给我们烧开水、指路,照顾得十分周到。八路军英勇抗击侵略者保护了人民,人民同样尽心尽力地保护我们。”

  永远跟党走是老区人民百年来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史。党的根基在于人民、党的力量来自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是不变的宗旨,群众路线是不变的生命线。从《井冈山土地法》到抗战时期“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从闽西蛟洋农民银行到繁荣发展的边区商贸事业,从苏区列宁小学到抗日军政大学,党在根据地的实践,让中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也让根据地人民切身体验了自己的命运与共产党、与革命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也正是缘于此,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始终向党靠拢,汇聚起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力量。正如列宁所说: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烧契约、废除高利贷,解决贫困农民生产生活困难,获得了苏区人民真心拥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1932年,分2次共发行战争公债180万元,1933年又发行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苏区人民节衣缩食,积极购买公债,后又响应中央临时政府“退还公债,不要还本付息”的号召,大部分人没有兑付债券。《十送红军》歌曲所唱到的秋风细雨中送别的红军队伍里,中央纵队第十五大队由160余副扁担箩筐挑着的“扁担银行”里,承载着老区人民的奉献与梦想。1941年,面对根据地严峻的经济困难局面,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行了总额为500万元的建设救国公债。边区广大群众响应号召,积极购买公债,有力地支援了边区经济建设。抗战期间,山东招远人民通过“渤海走廊”“滨海通道”向延安秘密运送了黄金43万两,对解决根据地财政困难及货币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60年代,为结束河南林县十年九旱的历史,10万英雄儿女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用鲜血和生命建成了70.6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创造了修建红旗渠辉煌的林县老区人民再度“十万建筑大军出太行”,奔赴祖国遍地开花的建设新战场。各个工程发包方都有一种近乎执拗的认识:连红旗渠都修得了的队伍,没有干不了的工程。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在众多耳熟能详的国家级工程建设中,都有林州人的身影。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让世人知道了林州工匠,也让“林州工匠”成为全国建筑行业里的金字招牌。具有光荣传统的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竖起了人民力量的丰碑。

  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胜利之本。”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河南专题调研南水北调工程时深情说道:“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百年的辉煌历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老区人民用不懈奋斗的实践证明:只要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就有战胜艰难险阻的坚定信心,就有干事创业的磅礴伟力。

  永远跟党走是老区人民百年来赓续传承的精神血脉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如同血脉之河、智慧之海、力量之源,鼓舞党和人民不断创造人间奇迹,激活古老中国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沿着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壮大的百年征程,革命火种生生不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船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构成了绵延厚重的精神谱系。老区人民在跟党走的奋进历程中,历经挫折不断奋起、历经磨难从不低头,这种笃定和坚持锻造锤炼出跨越时空的老区精神,即: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

  革命战争年代,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为了理想慷慨赴死,毛泽东同志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习仲勋同志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爱党信党的信念,在敌人的监狱中完成了入党宣誓。方志敏烈士就义前留下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铮铮誓言。韦拔群烈士用满腔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陈翰章烈士“投笔从戎杀日寇、此头慨然国门悬”,牺牲73年后身首方得以合一。东北抗日联军在孤悬敌后、强敌环伺中坚持斗争长达14年之久,东北抗日游击区军民伤亡33万人,100余名师以上干部战死疆场。杨靖宇烈士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指挥杀害杨靖宇将军的日军头目岸谷隆一郎受到了极大震撼,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当晚,他毒死妻儿,剖腹自杀,以死谢罪,并在遗书中写道:“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革命者血流成河却从未被吓倒,他们为革命毁家纾难、满门英烈仍初心不改,他们为铁心追随的老区人民标注了精神的高度。

  在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中,瑞金叶坪乡华屋村仅34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所有参加红军的村民有个约定,出发前要在村的后山栽下一颗松树,革命胜利后要一起还乡回报父老乡亲,如果有人牺牲了,活着的人不仅要为阵亡的兄弟照顾好父母,还要照看好这些松树。华屋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没有等来一个归乡的儿郎。至今17名红军战士栽下的17颗青松成为烈士的精神象征。

  “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历经七年鏖战,有22万人为革命牺牲,洪湖地区就有10万余人,其中有名有姓的洪湖烈士3144人。中共遂溪县委在斜阳岛建立的海岛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斜阳岛农军300余人浴血孤岛五年,全军牺牲,气壮山河。薛经辉、陈中华、黄安谦等40多名农军指战员,经受住了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没有一个变节,从容地唱着革命歌曲,高呼着“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老区人民打破了坛坛罐罐,义无反顾地紧跟共产党走。战火让无数老区家庭支离破碎,但正是老区人民以无数个破碎的小家,成就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永远跟党走是老区人民百年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从革命根据地初创到新中国成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老区点燃,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在老区开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在老区孕育,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经验在老区积累,老区人民在跟随党坚定走中国革命道路中前赴后继。从打土豪、分田地到脱贫困、奔小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初心使命的坚守,是一条道路的延续,揭示的是老区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逻辑。

  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黑山阻击战。我们的部分战士还来不及换上冬衣,周围村子里的老百姓纷纷涌来,把家里的各种衣物被褥送给战士。为帮助部队修筑防御工事,老百姓送来了门板、檩条、草垫,生生在那个本来没有山的地方,造出一座山来。辽沈战役中,解放区180多万人、12.9万辆车支援前线。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对拥有强大装备的国民党军的失败百思不得其解,当他环顾四周时看到的是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涌来的牲口、大车,给人民解放军送来军火弹药和大饼、窝头、猪肉,运走伤员和战利品。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也终于明白国民党军为什么会失败。

  上个世纪60年代,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满怀豪情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广袤的松嫩平原,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甩掉了新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口号,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鼓舞和激励,王进喜成为中国工人阶级骨气和志气的象征。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区发展成就日新月异,全国经济增长幅度最大的10个省份,都是老区省,福建增长270多倍,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经济总量已超过了近邻的香港。全国百强县中老区县占比始终保持75%以上。2020年底,357个贫困老区县全部摘掉贫困帽子,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彻底摆脱贫困,“老区苏区一个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得以实现。老区的建设发展成就,不仅创造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辉煌,也刷新了人类历史上人口大国快速发展的纪录。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永远跟党走已成为老区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老区人民因坚定跟党走赢得辉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老区人民坚定跟党走也必将赢得未来。

  (王健,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