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主体: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人民主体: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

来源:辽宁日报
2021-07-08 08:56

  原标题:人民主体: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郑重宣示。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人民的“在场”性,真正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剧作者”,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变成伟大现实。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创造性地继承并发展了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重要原则,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真理。

  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高扬人民主体地位旗帜

  是人民群众还是英雄人物创造历史,是历史观领域长期以来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分界线。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任何重大的社会变革运动都是人民群众推动的结果,是人民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而不是个别英雄人物或者某种“观念”创造了历史。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坚持用唯物史观来指导革命实践。1921年1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建党问题时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造性发展。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言简意赅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贯彻到实践中,形成了坚定彻底的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突出强调,“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要依靠人民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等工作中,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重要原则。

  中国共产党人所强调的人民主体地位,是贯彻在实践中的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的,是具体全面的而不是抽象空洞的,就是从创造、权力、利益、评价和监督等不同维度把人民主体具体化。坚持人民的创造主体地位,就是坚持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和人民群众历史主体性的有机统一,突出强调历史由人民创造、依靠人民发展,把人民作为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人民的权力主体地位,就是把人民作为权力的真正源泉和最终拥有者,突出强调权力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共产党是为人民执政、执人民的政,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工具和公仆,必须对人民高度负责。坚持人民的利益主体地位,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党的一切事业都是为了人民、由人民享有,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价值指向和奋斗目标,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的评价主体地位,就是牢固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始终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原则,坚持成绩由人民来评价、人民是真正的阅卷人、最终由人民说了算,把人民拥护作为检验政绩的根本尺度。坚持人民的监督主体地位,就是把人民作为重要监督力量,决策是否合理、发展是否合格、执政是否达到效果,由人民来监督、批评和促进,把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置于人民监督之下,走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

  依靠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物质力量,谁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谁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最坚实的合法性。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强大敌人,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在于有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坚定跟随、忠实支持,从而获得了不竭的力量源泉。

  人民群众是党领导革命战争胜利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人民群众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革命斗争。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体力量。正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战胜了强大的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艰苦环境中,党置身于人民之中并紧紧依靠人民创立了广大革命根据地,在打破敌人的包围和攻击中获得生存发展并不断走向强大的空间。在解放战争过程中,党领导的军队虽然一开始比国民党的军队少得多,装备比敌人差得多,但是因为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很快就转入战略反攻,并在战略决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成立了新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对此,毛泽东同志总结道,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和经验就在于“获得了数万万人民群众的拥护”,人民群众在斗争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忠实代表,从而在党的领导下凝聚起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则形象地概括,“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民群众是党领导创建新政权巩固新制度的根本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革命路径,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离开人民的创造性实践,这种社会制度变革是不可能发生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又紧紧依靠和充分动员群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种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出现过失误甚至严重曲折,但是人民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历史主体性力量同党一起共克时艰,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伟大社会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结道,“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在党中央领导下,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不可阻挡的强大合力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之所以能够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在于党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和根本宗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尊重、反映、集中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同时引导民意朝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为此,党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创造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核心内容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通过践行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人民群众之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意愿和合理要求,将其集中起来上升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再用这些路线方针政策引领群众。因此,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诚拥护、高度认同、自觉实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所当然地是历史发展成就的拥有者。对此,中国共产党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任务要求,反复强调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个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全面彻底地贯彻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坚持不懈地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在场”性,真正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剧作者”。从唯物史观看,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新的征程上,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过程中,要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重要原则,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组织人民积极投身新时代伟大事业。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民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为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创造更好条件,把人民群众的能量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充分释放出来,把亿万人民群众头脑中蕴藏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名言,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前进的价值指向,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和内在要求。经过新中国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在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持续提升的同时,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更加强烈、更加丰富。在新时代条件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更稳定工作、更满意收入、更可靠社会保障、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居住条件、更优美环境、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为此,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集中破解制约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各方面障碍,下大力气解决区域之间、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实体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发展不充分等重大课题,实现平衡性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最大限度、最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在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生活是否美好、是否幸福,归根结底是由人民群众“说了算”。人民群众是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评判事业发展、工作成绩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标准,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大小、优劣的根本尺度,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紧紧抓住同人民群众利益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集中解决精准脱贫、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基层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全体人民在社会生活中拥有更直接的幸福感;坚决扫黑除恶,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实在的安全感。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打赢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经过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一切都雄辩地证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切实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效果接受人民检验,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雄心壮志和人民情怀,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和奋斗精神。今天,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磅礴的历史创造力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开拓奋进中成为伟大现实。

  (金民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哲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