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

来源:四川日报
2021-07-12 13:21

  原标题: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孕育生发,经中国共产党百年接力奋斗不断推进,于新时代以示范区的生动实践贡献中国方案。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坚定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孕育中固本培元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上,主张社会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为前提,强调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必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互促进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的共同富裕道路,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色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上。“作为价值增殖的狂热追求者,他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建立现实基础。”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也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上,所以邓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只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一穷二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为前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的能力,然而与少数资本家的富裕对立的,却是大多数工人的极端贫困。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了资本家的“富裕”,然而这却是以盘剥劳动者为代价的,这是资本主义制度难以解开的死结和不可根治的痼疾。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指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认为“通过有计划地经营全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

  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极化”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以全体人民的共同享有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大多数成员对社会总产品的平等享有,社会两极分化的经济基础得到根本性消除,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马克思主义强调,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必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互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他指出:“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社会个人的发展。”在马克思的视界中,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世界,而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满足的世界。

  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却导致了人类自身的“异化”。无论是资本家的“资本异化”,还是工人的“劳动异化”,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裹挟而来的是精神的贫困。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的共同富裕道路,却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接续推进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共同富裕的方向性;只有遵循全过程民主,才能提高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注重“精神扶贫”,才能保证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只有夯实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才能保证共同富裕的持续性

  ●共同富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实现将意味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迈入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是从低层次共同富裕向高层次共同富裕跃升的过程,是从局部共同富裕到整体共同富裕拓展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社会形态的一次伟大尝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和使命,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贯彻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阶段与全过程,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在中国大地,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接续推进,呈现出了历史性、渐进式的发展特征。

  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肩负着带领中华民族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共同富裕的使命。农民作为中国被剥削阶级的代表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等政策措施为其争取利益,体现了对于共同富裕的内在追求与初期尝试。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只是一个只能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落后的农业大国,为了发展,新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大力恢复生产力,建立起稳定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单一的公有制发展经济,实行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形式,通过取消收入差别消除贫富差距。在调动举国之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员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为新的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条件。

  但由于平均主义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差别,追求绝对的均等化,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强调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目标。在不背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和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这一前提下,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此,他勾勒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等它们先发展起来后以“传帮带”的方式拉动内陆地区共同发展,由此形成从沿海向内部逐步发展的全方位开放格局。由于此时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上,这一阶段主要倾向于效率优先。此时“共同富裕”的主要特征是“效率提高前提下的社会公平”和“发展中减贫”,在“共同富裕”的理解上更加侧重的是“富裕”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历史方位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实现共同富裕新的历史任务。随着“短缺经济”时代退出历史舞台,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共同富裕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除了包含共同富裕所要实现的经济的富足、富裕,还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层面的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内涵认识和路径探索的深化,是新时代下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而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在人类脱贫事业上取得了彪炳史册的成就,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解决了绝对贫困以后,面对着发展的平衡性和充分性问题,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现实导向。对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共同富裕的方向性;只有遵循全过程民主,才能提高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注重“精神扶贫”,才能保证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只有夯实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才能保证共同富裕的持续性。

  共同富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实现将意味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迈入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是从低层次共同富裕向高层次共同富裕跃升的过程,是从局部共同富裕到整体共同富裕拓展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社会形态的一次伟大尝试。共同富裕也将由经济向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方面延伸,实现内涵的拓展;从“有没有”向“有多少”转变,实现了质量的飞跃,用中国经验为全人类的共同富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吴海江、阮佳琪,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