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赋青年以希望: 志气、骨气和底气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党赋青年以希望: 志气、骨气和底气

来源:南方日报
2021-07-13 10:07

  原标题:党赋青年以希望: 志气、骨气和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句话给中国青年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将小我变成大我的未来目标,用志气、骨气和底气对青年发展赋予了希望。

  首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志气是追求理想的目标和决心。100年前,中国青年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将共产主义理想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不懈奋斗,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志气超越了狭隘与私利,苦苦探索着国家出路和民族生存之道,从他们身上能够感受到中国青年的热血和奉献。他们是光明的使者,寻找着普照劳苦大众的阳光和拯救亿万同胞的雨露,他们找到了俄国十月革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青年的正确选择?这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所需和形势所迫,地主阶级的改良、农民阶级的起义和资产阶级的救国方案都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必须选择更合适的理论来指导国家前途。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敏锐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实践光芒,将其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发动了工人、农民、学生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汇集成改变中国的强大力量。今天的中国青年,必须继续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志向追求,因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正确的理论,不可能取得伟大的成就。中国青年要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志气,不断开创中国发展新境界。

  其次,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骨气是刚正不屈的人格力量。中国青年的骨气从何而来?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君子人格始终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中国文化的人格品质中,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倡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舍义取利不可为;信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秉持开放大度情怀,追求实现大同理想。时代变迁,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中国人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凸显德性文化的重要资源,成为中国人骨气的精神源泉。在近代中国革命中,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汗水谱写了壮丽凯歌,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铮铮铁骨,赢得了民族国家的美好未来。在革命斗争年代,无数先烈大多有着如花的年龄和过人的才智,但他们更有坚定的信仰和铁打的信念,无论是高官厚禄还是严刑拷打,都没能使他们低下自己的头颅,对敌人卑躬屈膝,反而越是艰险越向前,敢教日月换新天!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青年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精神支持,在面对国家危难或人民需要之时,无数青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青年的骨气是无形的内在动力,能够激发年轻人排除万难,团结一心,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国家和人民能够信赖的进步力量。

  再次,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底气就是对国家和自己的信心。底气从何而来?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青年的组织底气。中国共产党不是初出茅庐的无名小党,它已经从100年前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这个党历经曲折和磨难,积累了丰富的斗争和建设经验,更重要的是这个党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将自己与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党既可以为青年指明前进的方向,也可以为青年提供奋斗的支持,始终成为中国青年的组织底气。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是中国青年的发展底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让我们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为中国青年的发展底气。第三,中国人民是中国青年的最大底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符合全中国人民共同利益和价值取向的事业目标,它可以为中国各族人民提供更加美好的未来,必将在时间的考验中显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中国的社会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事业,也是与国家的繁荣昌盛、世界的和平稳定乃至人类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只要中国青年坚持不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就会得到全中国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最大的底气。

  (陈联俊,作者系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