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思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就业打开新空间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热点思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就业打开新空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7-19 07:32

  【热点思考】

  原标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就业打开新空间

  夏青云

  观点

  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壮大新产业、新动能,为就业打开新的空间。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从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看,由于全球经济结构转变,导致失业与介于失业及就业两者之间的不充分就业问题凸显,尤其是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稳就业、保就业任务面临一定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并作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等一系列工作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壮大新产业、新动能,为就业打开新的空间。

  平衡城乡差距,打造发展新契机。当前,我国各城市间的经济发展与城乡差距情况依然存在,不仅不利于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使得各城市、城乡间差距扩大,使劳动者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会优先考量城镇化较为发达的设区市为目标。为了解决这种因城乡差距所导致的失衡状态,应优先从缩小各城市城乡间的居民收入差距着手。其次,改变现行以城市为中心的经营发展形态,做好乡村基础建设,释放其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来实现城乡间差距平衡。另外,还应强化城乡人才均衡发展战略,在兼顾城乡间不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加大与企业及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对劳动者开展多层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吸引与辅导各种专业人才返乡服务,进一步优化人才城乡配置差距,打造发展新契机。

  摆脱就业歧视,扩大就业机会。由于女性劳动者预期的职业生涯较为短暂,其不仅容易受到婚姻、生育等问题影响就业质量,相对地企业也不愿投入更多时间与成本在她们身上,容易扩大就业歧视行为。为了解决这种因就业歧视而形成的不充分就业问题,相关主管部门应从法制与劳动需求两个层面来思考解决方案。首先,从法制层面思考,政府相关主管机关应针对就业歧视防治法令的完整性进行调整,包括在聘用、劳动条件、职业发展与教育培训等各个层面均应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就业保障。其次,从劳动需求层面来看,相关主管部门应积极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尤其对女性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与运用灵活就业模式来提升她们的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强化高校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益。为解决高学历劳动者的不充分就业问题,应先从各高校课程设置合理化上着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重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除了重视理论性基础课程教导之外,还应强化与企业对接的实务操作能力课程。其次,在师资选择上,应增加“双师型”师资比重,除对应聘者考量其是否具备相关企业实践经验之外,对于现有师资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或产教融合等方式加深其对于企业的认知与实务操作能力,提升教师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设计上的实战性,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务结合的过程中学习,强化其未来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此外,各高校应明确其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方向,让学生根据此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如此提升各高校所培养人才的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容易在劳动力市场中找到适才适所的工作机会,减少高校或企业在人力资源投资上的浪费。

  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与职务结构转型。由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服务业与资本密集的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速度最为迅猛,容易出现不充分就业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与强化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朝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除应培养出一批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之外,还应逐步提升这些人才的工作待遇与生活水平。在职务结构调整方面,由于受到产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增长与产业结构快速转变的影响,加上高新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推动,导致企业为应对此种变化,不断地对其组织工作内容与人力结构进行调整,自然造成了就业市场上结构性失业与不充分就业问题不断显现。因此,对劳动者而言,要重视这一变化趋势,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改变以往一技在身、受用终身的观念,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减少不充分就业的情形。

  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不充分就业测量模型。应在我国建立一套完整且客观合理的不充分就业测量模型,首先,在测量指标的订立上遵循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建议,将工作时间、所得收入以及教育与职业相称性等因素作为指标设定的参考。对于测量标准的制定上则可参考世界各国的实务作法与经验。其次,对于不充分就业统计数据调查与推估方法应讲求科学化原则,我国地缘庞大,全面对不充分就业相关信息与数据进行收集极为困难。可以借鉴一些地区的做法,进行相关抽样设计。另外,在不充分就业调查问卷与数据处理上应全面资讯化,利用信息化处理方式将调查结果准确及时发布。

  (作者为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