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21-09-13 10:31

  原标题: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数代中国人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正在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数代中国人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正在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是辉煌灿烂的伟大文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之后,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没落和封建王朝的闭关锁国,中国被世界现代化的浪潮甩在了后面。1840年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炸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国家蒙受屈辱,人民蒙受苦难,文明蒙受灰尘,社会危机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此成为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这些斗争因为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引、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都始终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矢志于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的先进分子继续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新途径。1917年,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向中国的先进分子展示了“另外一种可能”。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唤醒了沉睡的古老中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做了准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就义无反顾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成为人民解放和民族振兴的主心骨。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完成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任务,取得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时期,党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目标和现代化建设分“两步走”的战略。从“一五”计划开始,党领导全国人民投身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大规模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工业领域,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投资和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不仅能够自行设计和批量生产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而且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教育医疗领域取得的成就更为令人瞩目,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显著增长。这一时期,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下,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与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正反两个方面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为实施这一战略,我国开始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在对内深化改革的同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又相继开放沿海十几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整体看,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实现了明显快于改革开放前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也遭遇巨大困难。在重大历史关头,党中央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取得新成效,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强,传统产业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力度推进了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同时,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商品和服务贸易、资本跨境流动规模显著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也稳步增长,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到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这段时期,我们夺取了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困难,使我国在全球率先走出困境并实现较快发展。经过10年发展,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6位跃升到第2位,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从刚刚跨过低收入门槛线提高到上中等收入水平,城镇化率接近50%,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领域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经过这10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又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提出,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同时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现代化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对新变化、新挑战、新任务,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强调创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强力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与此同时,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使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从2021年开始,我国现代化进入新的阶段。新阶段的现代化挑战更严峻,任务更艰巨。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早日实现!

  (作者:侯永志、贾珅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

责任编辑:李嘉宇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