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创新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创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09-14 09:40

  原标题: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创新

  仅仅是其自身,而且能刷新人们的思想,推动时代的进步。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创新,正在成为学术界聚焦的亮点之一。

  中国话语承载理论学术界的主流思想。对“话语”的关注和对“话语问题”的考量,不仅仅是因为“话语”作为一种语词本身,更是因为“话语”所承载的意义及其派生的影响人类思维流向的“话语权”之消长。“话语”原指在特定社会语境中,人际思想交流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的言语行为。但是,“话语”绝不只是停留在语义、语法和词法层面上的语言学的专门术语。作为最初福柯话语理论中的核心词,后续扩展为西方哲学思想界学术表达的流行词,“话语”已不同于索绪尔语言学中静态的“语言”或动态的“言语”,而是构成了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二元论的自觉超越。中国话语的构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积极效应在于深厚承载、与时扩展的思想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改革开放本质上就是思想解放的历史新周期,未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过程,也必将促进新观念和新思想大产出、广传播的动态达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以话语创新和传播来积极推动思想理论的创新和传播。

  话语创新带动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实体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根本上讲就是考量人的思维和语言,从中解析人的心灵发展密码。而从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概括性、本质性和价值指向性的话语,就是以“语词”形式呈现出来的思想力量。这种以“语词”形式呈现的话语,在组织结构上有词、短语、句子、句群甚至语篇,而其中“沉积”的思想力量则是极其厚重与博大的,值得深长咀嚼和反复体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若干产生巨大社会效应的“新话语”。比如,在哲学领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新概念频频诞生,反映了新发展阶段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在政治领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新概念,成为影响深广、口耳相传的流行语,释放出全国各族人民潜在的改革开放激情和活力,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强大源动力;在文艺领域,“创作主体”“批评主体”等标志性话语的诞生,活跃了新时代文学艺术界的创作和评论,文艺审美思潮破闸而出。上述承载饱满思想含量的新观念、新话语,持续释放出强劲的思想能量,汇合成民族进步与人类文明演进的意志力和行动力。

  新话语的提炼、概括和产出,需要植根于本土改革实践,遵循学科与学术发展的基本历史逻辑。

  第一,敏锐面对时代实际。只有倾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才能推动话语体系的蜕旧变新。每个时代的特定实践形态,都必然存在着聚焦全社会目光的诸多现象、矛盾甚至冲突,反映出当前时代与未来目标之间的一定落差。当代中国,国际学术文化交流深入推进,在推动中国学术创新,以学术力量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难免出现诸多现实与理想之间、实践与理论之间、困惑与追求之间的落差,它们期待着学术理论界自觉提炼和贡献“新话语”,并以“新话语”来开拓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空间。历史表明,时代的进步往往遵循着这样的思想接力,即理论学术界贡献新话语并传导到社会各阶层的现实生活,再转化为各阶层的新观念新思想,最终激发并合成社会整体进步的实践动力。

  第二,不断增强问题意识。话语表达的陈旧和混沌,真切地反映了话语主体思维运作中的困惑和迷惘,暴露出学术文化的思想迷失和对问题本质的洞察乏力。在这种困境中,如何聚焦问题、透视表象、审视底蕴,对于敞亮思想、开启理路、开创新话语、构建新体系,具有积极的催生作用。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分析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现实,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提出反思性的“钱学森之问”,被学界定格为内涵丰富、给我们带来痛彻省悟的著名话语。这与终身研究中国科技思想发展史的著名英国专家李约瑟博士及其举世闻名的“李约瑟难题”遥相呼应,在跨越时空的历史长河中凸显出追问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主线”,凸显出犀利深邃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

  第三,自觉提炼原创概念。“概念”是话语诸多形式的核心。破解问题的始终其实就是澄清思想的过程。既成范式之内,核心思想以及作为表达载体的原有话语体系,难免固化为阻碍新观念、新思维脱颖而出的层层“茧丝”。这时,提炼原初“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因如是,以鼓励思想原创为价值导向,就必然要尊重学术研究主体的原创概念。

  欲释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必先提炼和凝铸特定学科的新话语。唯有如此,新时代“学术中国”才可能真正崛起。

  (潘涌,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