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精神具有永恒价值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抗震救灾精神具有永恒价值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09-14 10:24

  原标题:抗震救灾精神具有永恒价值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历经风雨,生生不息,锤炼了勤劳勇敢、刚强坚毅的精神品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过多次大地震,1966年3月河北邢台半月内相继发生里氏6.8级和7.2级大地震,1976年7月河北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里氏7.1级大地震,2013年4月四川雅安芦山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2017年8月四川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与地震灾难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进程中,抗震救灾精神逐渐形成。2008年6月30日,党中央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提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这一精神,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有力彰显。

  抗震救灾精神蕴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当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在这场特大地震灾难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海内海外和衷共济,患难与共,守望相助,无私奉献。各级党组织切实承担起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职能,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灾区人民不屈不挠、奋起自救……地震后半年内,全国为汶川地震灾区募集款物762.14亿元。全国4550多万名党员自愿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97.3亿元。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受灾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灾后重建的伟大奇迹。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考察调研时,专程到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地汶川县映秀镇,看望慰问当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抗震救灾精神凸显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英勇气概。人类的生存发展史,是一部不断与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军民迅速行动起来,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开展救援,体现出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汶川地震发生十几分钟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启动了应急机制。地震发生两小时,驻灾区的9100名官兵紧急出征,开赴救灾一线。地震不到10小时,解放军和武警1.2万名官兵就进入了灾区。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几分钟后,当地军分区第一个搜救小组就出现在受灾群众面前。2017年8月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核实地震灾情,迅速组织力量救灾,全力以赴抢救伤员,疏散安置好游客和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中央各有关单位紧急行动起来,争分夺秒地投入各项抗震救灾工作。西部战区联指连夜派遣多军兵种展开救援。面对重大地震灾害,我们用血肉之躯构筑起战胜灾难的钢铁长城,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人间奇迹。

  抗震救灾精神展现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风貌。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摆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去拯救群众。无论是进行及时救援还是开展灾后重建,都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高度重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在汶川地震救援中,从废墟里抢救群众到及时救治伤病员,航空侦测、遥感卫星、电子生命探测仪等高科技派上用场。2013年4月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灾情,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震后1分钟,中国地震局发布地震速报信息;震后几小时内,多部门救灾机制全部启动运行;遥感信息、自动搜救设备、旋翼无人机等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保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8年4月我国成立应急管理部,2019年已初步建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组织体系,2020年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模式。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是我们党领导取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

  在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陈建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