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能变多少“金山银山”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绿水青山”能变多少“金山银山”

来源:大众日报
2021-09-15 08:51

  原标题:“绿水青山”能变多少“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能转化为多少“金山银山”?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提出,为我们衡量“无价的”生态系统的价值提供了一种核算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为我们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绿水青山”主要是指一种生态资源资产,代表着人类的生态福祉和生态环境状况,“金山银山”主要是指经济价值,代表着人类发展的经济福利和物质生活水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味着要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和经济价值之间的转化。

  “绿水青山”能转化为多少“金山银山”?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将给我们答案。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是学界借鉴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测算方式,用来测算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生态系统可以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通俗来说就是“绿水青山”的定价问题。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提出,为我们衡量“无价的”生态系统的价值提供了一种核算方法,对认识生态环境价值、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库兹涅茨等人设计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等为主要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反映人们经济活动的价值。二战后,世界经济增长与环境灾难并存,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凸显,在此背景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出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核算方式,主要核算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最终产品和劳务的经济价值,开创了生态环境保护量化研究的重要领域。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的理论依据在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受到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三个系统的共同影响和制约。经济系统主要满足人的物质产出的需要;社会系统主要满足人的社会性存在的需要;生态系统则是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基础,是通过影响和制约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进而影响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既要核算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物质产品的价值(如食物、木材、水资源等),也核算生态系统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顺利进行而提供调节服务的价值(如调节空气、净化环境、削减噪音、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还核算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社会性存在而形成的文化情感、精神满足、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这实际上也为我们把握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内涵作了很好的诠释。

  GEP核算往往包括生态资源功能量核算(也称为实物量核算)和生态资源价值量核算两个环节。生态资源功能量(实物量)主要是指森林、大气、草原、湿地、冰山、河湖等各类生态系统资产的资源存量,具体包括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量,如粮食、瓜果蔬菜、水海产品、畜禽蛋类等各种食物产量、水文调节量、水体自净量、防风固沙量、固碳释氧量、自然景观吸引的旅游人数等,直观具体,因为核算单位不同,总量不能进行加总和比较;生态资源价值量主要是指通过估价的方式,把既定的生态资源功能量(实物量)转换成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经济价值,即把无价的生态资产价值的有价化、货币化、显性化,实现不同生态资源价值量的比较。因此,GEP核算使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生态资源禀赋之间有了可以比较和定价的机制,在理论上将为生态资源进入市场、生态资源的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以及建立统一的生态产品交易机制提供基础,也可以为地区间的生态补偿、领导干部生态责任审计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建立有约束力的生态保护管控机制等创造条件。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科学评估生态资源的价值,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化的路径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成为各地积极探索的重点领域。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鼓励地方开展以生态产品实物量为重点的生态价值核算,要求“加快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我国的浙江、贵州、青海、内蒙古等省份以及广东省深圳市、江西省抚州市、贵州省黔东南州、四川省甘孜州、吉林省通化市、云南省普洱市等地区都从不同维度开始探索GEP核算方法,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已经成为各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抓手。

  山东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人均资源小省,面临着经济绿色转型的艰巨任务。为了摸清我省生态系统的家底,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擦亮山东绿色品牌,培育壮大山东绿色动能,我省应积极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

  科学谋划,试点先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作为一种测算生态系统经济价值的核算方法,虽然在必要性上已经形成共识,全国其他地方也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客观来看,在理论上仍然存在分歧和争议,在实践操作中也有很大差异,仍然处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因此,山东省在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过程中要科学谋划,坚持试点先行,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山东特点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不能搞拿来主义。可以选择2-3个县和1个市进行试点,结合山东的生态环境禀赋、经济结构、人文特点等进行系统谋划,作出顶层设计。

  严谨规范,科学精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一个新生事物,从世界范围来看仅在某些地方开展过相应的试点,还缺乏普遍公认的核算体系、核算制度、核算方法、统计标准、定价方式、核算平台等,因此,在试点过程中要依托理论研究机构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环保公益组织、中介机构等第三方组织共同努力,研究确定核算范围、核算主体、核算制度、核算方法等,核算过程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核算结果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不能为了赶潮流、出政绩、树典型而损害核算的科学性、规范性、精准性。

  鼓励创新、加强运用。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重要目的是重新发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资源的价值,通过把生态系统资源价值转化为经济利益,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形成人人爱护生态环境、人人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因此,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计算、可比较、直观化的测评结果,更重要的是加强制度创新,优化制度供给,发挥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完善、过程严谨、操作规范、结论科学。要加强核算结果的运用,在市场化产品开发、交易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考核、区域发展评价等方面真正起到重要的“指挥棒”作用。

  [王金胜、王枫,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