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展示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向世界展示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

来源:南方日报
2021-09-22 14:30

  原标题:向世界展示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力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准确把握新时代国际传播的新形势新任务

  国际传播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站在国际关系的大视角辩证分析国际传播新形势。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正经历深刻调整。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另一方面,国际力量结构关系的深刻变化,导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逐渐强化与中国的竞争和对抗,中国的对外国际关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立足这个与以往迥异的时代背景,新时代国际传播面临的传播生态显然更加复杂,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未有。

  “船到中流浪更急”形象描述了中国的发展现状,也完全适用于形容我国国际传播的现实处境。一方面,中国发展“做得好”为中国故事“讲得好”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如今国际舆论场上的中国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响亮。另一方面,国际舆论舞台很大程度上仍然由西方主导,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甚至是别有用心地抹黑中国,中国形象“他塑”而非“自塑”的问题亟待破解。

  综上所述,新时代国际传播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其承载的使命和任务也更为厚重。要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握大势、顺势而为,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不断开创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的新局面。

  加强新时代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战略传播强调传播过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和运用系统思维,加强对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国际传播总体规划,健全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统筹推进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全面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与此同时,要继续完善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加强外宣、外交、统战、文旅、体育等相关部门的联动,整合传播资源,推动国际传播协同高效开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充分发挥媒体、高校、新型智库、党校(行政学院)、民间社团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汇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强大合力。

  伴随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的关联度和系统性越来越强。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这更需要坚持系统思维,树立全局意识、协同意识,既要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也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国际传播能力培训,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形成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的良好氛围。此外还要注重增强公众的媒体素养和国际传播意识,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国际传播中来,为展示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提升新时代国际传播效能

  首先传播内容要精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和叙事体系,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展示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让中国理念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要主动设置议题,加强对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帮助国际受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阐释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使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世界尊重;提炼展示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其次传播对象要精确。不同国家对中国有着不同的认知,同一个国家的不同社会阶层对中国的认知也不尽相同。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实施差异化传播,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实现国际传播的预期目标。

  最后传播途径要精准。从传播类型看,除了传统的新闻传播,还要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推动我国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充分利用国际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文发声,阐释中国政策;发挥新型智库的作用,积极引导国际舆论。从传播载体看,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借助现代传播技术,着重在新媒体特别是移动社交媒体上,用国际受众听得懂、可接受、能认同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杨丽,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科研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